(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赵启民
《风会吹开一朵花》是一本真诚、诗意且富有哲思的散文集。翻开本书,顿觉温暖惬意,心态也变得年轻起来。
书的封面用象征青春色彩的绿色铺垫,封底画着手拿一朵红花的女孩,正在吟诵一首诗:“风会吹开一朵花,吹绿一片叶,吹动一颗心……”。封面、封底的设计可以直观地引出主题——青春与梦想的心路历程。
全书分为五章,围绕青春成长、亲情友情与四季风物展开,以细腻笔触记录对生命与时光的感悟。书中既有青春期的自我剖白与生活的诗意描摹,也包含对抗外貌焦虑的成长叙事,如八年战痘经历最终导向自我接纳的内省过程。部分篇章如《父亲头上的雪》多次入选中考模拟题,通过校刊投稿、夜跑等具象场景,串联起个体心路历程与匠人精神的文化思考,文字兼具情感共鸣与实用价值,常以四季风雨为意象,隐喻生命历经挫折后的绽放轨迹。每一篇文章都闪耀着心灵的悸动与成长的温润,让读者找到共鸣。
最打动我的,当属作者的成名作《父亲头上的雪》,“那个冬天,雪好像下得比往年更大一些,父亲却在雪里忙活着。我想,那应该是他人生中最让他高兴的一场雪。我就是在那个下雪天出生的。”作者以自然界的雪开头,过渡到岁月漫上了父亲头上的“雪”,“那些雪花,好像再也拍打不掉了。那些风霜,也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还有作者写时光更迭,“他的身上,仿佛有了一个不会消失的冬天。可惜白发终不似雪花,一拍就散。可每当想起那天我拔掉的白发,我也在心里下了一场大雪。”落雪无声,又仿佛片片都落在了读者的心坎上。结尾也非常巧妙,前后呼应,让我想起曾写过的一首诗《舅父头上的棉花》——种了一辈子庄稼的舅父,最后头发像棉花一样花白。无论头上的“雪”,还是头上的“棉花”,在我看来都是一种对亲人的情感“留白”,无法抹掉。这样的共鸣,在情感与文字间来回交织,赋予人别样的精神力量。
书中的51篇散文都是作者在公开期刊上发表过的佳作,李柏林说她几乎在国内公开出版的期刊上把文章发表了个遍。取得这些斐然成就,源自她从小就对写作骨子里的喜爱和坚持。正如本书开篇提到的那样,起初,只想拥有一本作文书,到写作特长被语文老师发现、鼓励,再到笃定“风会吹开一朵花”,一路走来,初心未改。
文如其人,且听风吟。作者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暖心的细节,并将每一篇文章打磨成生动的故事,吸引读者看下去。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反而以清新、自然、干净的笔触描写了青春与梦想、成长与别离、友情和亲情、四季和风雨、爱与生活的心得和感受,诉说着深沉浓郁的情感。
李柏林还不断开垦写作渠道,让涓涓文字细流汇入体内,使人焕发生机,她写道:“我将不断地种花种草,渴望丰盈茂盛。”李柏林介绍,她申请加入中国作协时,已发表了200多万字作品,这让我们欣喜地看到90后作家的成长。
“文字似籽,已被我种满心田,随夏日的风,也长出了句子般的藤条,慢慢地枝繁叶茂,妄想结出果实。”经过不懈的努力,16年前那个没有作文书的小镇姑娘,写出了一本书,这本书就是“用文字种的瓜,又大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