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守正创新育英才 扎根实践强根基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深植80余年办学历史,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育学科学术特色,拥有教育学、心理学两个一级学科。其中教育学科(以下简称“学科”)形成了以传承与创新中国教育文化为主体,以构建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课程教学理论与乡村教化空间为两翼,以基础教育改革、技术赋能、咨政建议为支撑的“一体两翼三支撑”发展格局,成为推动中国教育文化守正创新的骨干力量。

铸魂育人,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学科始终高擎思想旗帜,将党建作为引领师德师风的根本抓手。通过建立完善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确保育人初心的纯粹与坚定。同时,学科以思政赋能学术,将家国情怀注入科研实践,催生了一批优秀成果。

深耕课堂,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学科依托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项目”,构建“教改推动、经典传承、技术赋能”的特色教育体系,形成本硕一体、贯通培养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以教改项目与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系统更新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以经典研读深化人文素养,夯实学生文化根基;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变革,前瞻布局人工智能微专业,驱动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创新。

守正创新,推动“中国教育学”建设。学科聚焦国家战略,加强有组织科研,打造出“中国传统教育哲学”“中国本土课教论”与“乡村教育振兴”3张特色学术名片。通过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汇聚学界共识;围绕核心方向开展系统性研究,产出了一系列标志性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学术影响力显著,为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

知行合一,赋能社会教育事业。学科秉持“服务社会、赋能教育”的理念,将教育文化传承创新融入社会服务。在基础教育领域,学科通过组建“中国少年培育联盟”、合编《中国少年诗歌》读本等方式推动文化浸润;在乡村教育领域,依托乡村教育研究基地探索乡村教化空间重构与资源共享机制;在政策咨询领域,围绕教师配置、大学生创业等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有效拓展了教育学科的社会影响力。

(作者:刘宁宁)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