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交通建设精细化管理新标杆


(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戴瑞雪

  通讯员 马平川 王 阳

  本报讯 近日,浙江交通集团乍嘉苏改扩建项目“工点工厂化”施工现场观摩会在项目建设一线举行。作为长三角南北向交通大动脉的升级改造重点工程,此次观摩会吸引了来自项目各参建单位的管理骨干、技术负责人等齐聚一堂,通过实地探访、技术研讨、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深度解码“工点工厂化”施工的创新理念与实践成效,共同探讨工程管理创新路径。

  乍嘉苏高速公路作为G1522常台高速的核心组成部分,连接浙北与苏南经济腹地,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交通支撑。随着区域经济活跃度持续提升,原有四车道已难以满足通行需求,改扩建工程的提质提速迫在眉睫。此次推广的“工点工厂化”模式,正是项目方破解软土路基施工难题、打破城市空间分割瓶颈的创新探索,也是以实际行动践行“品质工程”理念、推动施工管理模式创新的生动体现。

  活动现场,参会人员先后走进水泥搅拌桩、预应力管桩、钻孔灌注桩、墩柱盖梁等关键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区域,近距离感受“工点工厂化”带来的标准化建设成效。统一标准的定型化防护设施整齐排列,既保障了施工安全,又让现场视觉效果更显规整;各类施工设备按照科学规划定点摆放,物料堆放分类有序,有效减少了交叉作业干扰;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规范操作,每一道工序都衔接顺畅、精准高效,生动展现了“工点工厂化”在优化施工组织、升级安全防护、强化质量管控等方面的扎实成效。这种“看得见、摸得着、可复制”的施工样板,让参会人员纷纷驻足观察、拍照记录,并不时与项目技术人员交流探讨,现场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为帮助参会人员更全面、深入地掌握“工点工厂化”的核心要义与实践方法,活动特别设置了多维互动交流环节,推动理论讲解与现场实践深度融合。项目部相关负责人围绕“回旋钻-钻孔灌注桩基施工工艺”展开专题分享,从设备选型的科学依据、工序衔接的优化技巧,到质量控制的关键节点、常见问题的应对方案,都进行了系统细致的解析,让参会人员对“工点工厂化”模式下的标准化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认知。随后,项目安全员结合现场实际案例,重点分享了各工点在落实“工厂化”要求过程中,在安全防护升级、施工区域科学划分、作业流程持续优化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与实践成果,针对性极强的经验分享让交流更具指导意义,为各参建单位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管理难题提供了借鉴。

  据了解,此次推广的“工点工厂化”理念,以“流水可复制化、防护定型化、风险管控网格化、管理可视化”为四大核心支柱,是对传统施工管理模式的革新与升级。项目团队创新性地将工厂化管理思维引入施工现场,对作业区域进行定置定位和科学分区,优化工序衔接效率,广泛应用定型化防护设施与网格化风险管控措施,成功构建起安全、高效、标准的“移动工厂”管理模式。

  记者了解到,自推行“工点工厂化”模式以来,乍嘉苏改扩建项目的施工标准化水平和整体效能得到显著提升,工程质量合格率持续保持高位,项目推进速度稳步加快。这一模式不仅为项目自身的高质量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更形成了一套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为同类交通建设项目提供了有益参考。

  此次观摩会的成功举行,为各参建单位搭建了一个高效的经验交流平台,不仅深化了大家对“工点工厂化”建设内涵的理解,更促进了先进管理理念和施工技术的共享互鉴。参会代表纷纷表示,将把此次观摩学到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回各自项目,结合实际工作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应用,推动自身项目的安全标准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