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游”沈阳 解锁城市B面


(来源:沈阳日报)

转自:沈阳日报

  国庆中秋假期,沈阳的街头巷尾、老厂房改造空间和烟火市井中,涌动着一股松弛而鲜活的“慢游”热潮。记者走访发现,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再满足于“赶景点”,而是选择用脚步丈量、用自行车“双轮”探索、用时间品味这座城市的“肌理”。深度体验式旅游,正悄然解锁沈阳厚重的工业历史之外,灵动而富有诗意的另一面。

  “读城市”的游客多了

  10月2日下午,北京游客崔岩参观完中国(沈阳)工业博物馆后,骑上一辆自行车,沿北一中路向东骑行十几分钟,来到1905文化创意园。在这座由工业厂房变身未来的文化创意空间中,逛犀牛市集、听音乐live、看摄影展,一直到深夜他才意犹未尽地离开。

  “博物馆里记录着沈阳乃至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宏大的展厅与厚重的机械,诉说着辉煌往事,我把它看成这座‘共和国长子’城市的A面。

  ,“慢游”沈阳 解锁城市B面)文化创意园,从历史过往踏入鲜活的当下,老工业区的灵魂在此以现代艺术的形式获得新生,更像这座城市的B面。在这里,让我对沈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崔岩对记者说。

  从“赶景点”到“读城市”,假期中,记者在西塔美食街、老北市、中山路欧风街等多个文旅场景看到,脚步慢下来深度体验沈阳的游客越来越多。

  3日中午,天津游客贺先生跟女友一起在西塔美食街一个海鲜鱼饼小摊前排队,他告诉记者,两个人一整天都计划“泡”在西塔,逛西塔景点,到小巷里吃朝鲜族美食,累了就坐下来看街景,晚上再感受一下不夜城的魅力。

  多位游客告诉记者,与节奏紧凑、行程密集的“特种兵式”旅游不同,慢下来才能融入这座城市,真正读懂沈阳。

  “随便一条街,都充满诗意”

  八经咖啡小巷,拒绝“快消式打卡”,是一处“慢游”沈阳的最佳场景。

  10月2日下午,小巷内每家咖啡店门前,都坐满了客人。品咖啡、晒太阳、聊天,空气中弥漫着松弛感。来自多家咖啡店的反馈显示,假期第二天,小巷的客流量已经提前达到了往年的峰值。

  “没想到沈阳有这么文艺的地方,随便一条街,都充满诗意。”在八经咖啡小巷内逛了大半天的游客李女士说。

  街边的微景点同样让游客感受到了沈阳的魅力。这个假期,沈阳跻身去哪儿平台入境游TOP10目的地,排名第八位。记者在长白万象汇街角的喷泉小广场、长白岛彩虹桥口袋公园、洛缦街区等多个点位都看到了境外游客争相拍照的身影。

  浑河畔的“孤独长椅”、三好桥的“兔子耳朵”……一个个小而美的景点,让网友发出这样的评价:沈阳的浪漫,给你一个理由停下奔跑。

  本地人也感慨“越游越有”

  市民小邓在朋友圈晒出和平湾“沈阳之夜”打铁花的表演图片后,好友留言不断。多位外地好友追问详细地点并打算去看的留言,让她不觉意外。意外的是还有本地好友问她打铁花表演的地点。“沈阳的文旅场景和活动太丰富了,以至于我们本地人也是常游常新、越游越有。”小邓感慨。

  正如小邓所说的,丰富的高品质文旅供给,不仅让外地游客愿意来沈阳慢慢游、细细品,也让更多沈阳本地市民选择在长假期间不断深度体验着城市。

  虽然沈阳故宫博物院在假期首日冲上了全国客流指数前五位,但“老辽博”的开门迎客对本地游客来说绝对是一个惊喜。10月2日,八卦街社区居民李女士带着孩子一起体验了“老辽博”,“没想到就在家附近,我们一起来学习历史知识。”她说。

  晚上路过北陵公园看到水幕光影秀表演的市民直呼:沈阳的文旅活动丰富到“随缘”遇见,错过就是遗憾!

  这个假期,放慢脚步,沈阳便不再只是地图上的坐标,而成为一本值得逐页品读的书,沈阳的故事,从眼里直入心里。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刘洋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