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四川省遂宁市杂技团团长童荣华:
让“技”与“美”完美融合
□本报记者 王雅楠
“完全没想到我们能摘得金狮奖!我要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辛苦的演员们。”10月3日上午,在得知《焕舞华蓉——顶碗》荣获本届杂技节最高奖项后,四川省遂宁市杂技团团长童荣华难掩激动,“这次参赛的节目个个精彩,很多都在国内外屡获大奖。头一次参加吴桥杂技节的我们倍感压力。所以听说获奖时,真是惊喜万分。”
在本届杂技节A场比赛中,《焕舞华蓉——顶碗》华彩亮相,三名女演员立于芙蓉花造型的舞台上,以精湛的对手倒立水平顶技巧征服了全场。当底座演员完成翻滚动作时,手脚上的两名顶碗演员同步配合,动作流畅自然,展现出极高的默契与协同能力。最令人惊叹的是,在节目高潮处,底座演员在毫无扶手支撑的情况下,头顶两名倒立顶碗的演员稳健下梯,引得全场掌声雷动。
作为传统杂技节目,重要的是如何推陈出新,不断加入新元素。童荣华介绍:“《焕舞华蓉——顶碗》在传统顶碗基础上,融入了成都市花芙蓉花元素,并创新加入了头上单手顶、后双滚顶与抱头卡脖顶等高难度技巧。我们始终追求高难度技巧与艺术观赏性的完美融合,最终打造出这个稳定而富有艺术张力的三人立体作品。”
节目成功的背后,是演员们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童荣华特别提到17岁的底座演员吉克金沙:“她要顶起145斤重的两位队友,非常不容易。演员们不仅要展现扎实的基本功,确保每个动作精准到位,还要时刻保证头顶的瓷碗稳稳不落。这个节目排练了半年多的时间,演员们每天训练至少10个小时。这三名演员中最小的只有11岁。”
在童荣华看来,技巧难度只是基础,创意才是节目的灵魂。“很多节目技巧出众,但缺乏好的创意就难以赢得观众。新时代,我们要有融合发展的思维,把握全方位审美的要求。”他说。
“打造一个优秀的杂技节目,需要反复琢磨技巧、音乐、服装、道具、舞美等每个环节。每处细节都与时俱进,节目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一个普通的《顶碗》节目通过改编获得评委和观众的青睐。”童荣华说,“看到演员们在赛场上几近完美的表现,我这个老杂技人几次感动落泪。”
手捧金狮奖杯,童荣华表示:“吴桥杂技节提供给杂技人的不仅是一个展示舞台,更是一个互相学习、研讨借鉴的平台。在这里,不只有‘技’,更有‘艺’。此次获奖对我们来说是极大的鼓励。希望在吴桥杂技节这个国际大舞台上,我们能走得更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