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10月22日讯 大学生创业有了更强“后盾”。日前,湖南省人社厅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聚焦大学生创业“痛点”,从基地建设、服务供给、政策奖补等方面打出组合拳,为高校毕业生创业铺就“快车道”。
《措施》锚定大学生创业生态优化需求,提出到2027年底的“硬指标”:全省创业孵化载体总量稳定在700家左右,其中300家为大学生专属创业孵化基地(每年评定一批省级基地);全省年均孵化大学生创业项目将达5000个,覆盖科技、文创、现代服务等多个领域。
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创业需求,《措施》将孵化基地划分为三类,实现服务“精准滴灌”:“空间型”基地——主打“基础服务包”,提供办公场地、生活配套、创业培训、事务代理等“一站式”初创支持; “平台型”基地——聚焦专业赋能,为技术类项目提供试验平台、检测设备等硬核支撑; “投资型”基地——专攻“钱袋子”问题,链接专利转化、金融资本、产业链资源,助力项目快速成长。
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含金量”十足。《措施》明确,2025至2026年每年认定30家省级基地,按功能分级给予40万至60万元一次性培育奖补;开展垂直领域孵化试点的基地,还能额外申领最高20万元试点奖补。
不仅如此,省级基地推荐的项目可直接进入“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尽调环节,基地内创业者能优先匹配“湖南省创业导师团”资源,还可享受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符合条件的基地,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创业沙龙、项目路演等活动。
创业“硬资源”不再“可望不可即”。《措施》提出,“湖南省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向大学生创业团队开放,按“成本补偿”原则收取费用,专项共享办法也将同步细化。
线上服务也同步升级:依托“湘易办”“创业在湘”平台,湖南将优化“大学生创业一件事”流程,整合入园申请、政策咨询等事项实现“掌上办”;还将更新“孵化载体地图”,实时展示基地位置、工位等信息,让创业资源“一图可查”。
该《措施》自2025年8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王智芳 通讯员 曹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