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劳动午报)
转自:劳动午报
近日,“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首都产业一线科技人才走进高校系列宣讲走进北京城市学院,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薛峰,京东集团副总裁、首席数据科学家郑宇,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北京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青格勒吉日格乐分别带来《为人民而设计》《数字中国梦:为人民建设智慧城市》《撑起中国式现代化的工业脊梁》主题宣讲,引发台下师生的强烈共鸣。
宣讲现场,薛峰结合设计生涯指出,建筑师应具备攻坚克难的精神与坚持到底的韧性。面对行业转型,他提出未来应转向存量更新、绿色技术及社区营造等新方向的个人见解,并强调无论行业发展环境如何演变,“为人民而设计”的初心始终不变。
郑宇回顾了近20年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慧城市的实践历程。从初入职场到确立科技报国方向,他始终致力于前沿探索与产业实践,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在磨砺中越发坚定自主创新、攻坚国际领先研究的决心。
青格勒吉日格乐通过提高球团矿比例冶炼和钢铁煤气二氧化碳高效捕集技术攻关两个鲜活事例,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钢铁脊梁不仅有硬度,更充满“含绿量”。她鼓励青年学子将钢铁精神装进行囊,将青春淬火成钢,焊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佳佳表示:“3位首都产业一线科技人才的故事是对科技强国时代命题的生动阐释。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将结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育人要求,积极探索思政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使学生体悟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澎湃动能。”
聆听完3位专家的宣讲,艺术设计学部教师王泽深受震撼与启发:“3位专家对‘人民性’的坚守、对技术创新的执着,既展现了大国人才的担当,更让我对‘为人民设计、为时代创新’的专业使命有了更深体悟,也为学科人才培养指明价值方向。”
信息学部2023级学生刘天硕表示,此次宣讲不仅是一次高水平的科技介绍,更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宣讲人在各领域的深耕实践与担当作为,生动彰显了“科技为民”的实干精神。作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生,要以扎实的技术能力回应行业需求,让数据真正服务于现实问题的解决,让“科技为人类造福”的理念在青年一代的行动中落地生根。
□本报记者 任洁 通讯员 吕昊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