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合作:“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
10月13日,从宁波舟山港出发的中欧北极快航航线首艘货船抵达英国。这是“冰上丝绸之路”的最新喜讯。面对地缘冲突威胁贸易畅通,一条更快捷高效、安全平稳新通道,为优化全球供应链、促进区域开放合作增添稳定力量。
面对贸易摩擦、脱钩断链、封闭排他的逆流涌动,中国坚定不移走开放合作的康庄大道。
“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展现了中国与世界共享机遇、互利共赢的胸怀与担当。
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夏埃尔·舒曼说:“在全球经济日益分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开放不仅为其自身发展提供动力,也为世界其他国家带来了可预期、稳定的合作前景,在全球互联互通中发挥‘稳定锚’作用。”
“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十四五”期间,中国自贸试验区总数达到22个,同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3个自贸协定,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进博会已连续举办7届,海南自贸港今年年底封关运作……中国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
肯尼亚国际关系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认为,“中国机遇”不仅是进入巨大市场的机会,更是共享中国发展红利、共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契机。
“合作不论大小,只要真诚,就会有丰硕成果”。10月初,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全线通车,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坐上首班列车,由衷感谢中国的合作。从亚欧大陆到非洲和拉美,中国与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成立2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港口、大桥、电站、工业园区在世界各地拔地而起。中国用行动践行“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的“一带一路”倡议初心。
土耳其国际问题学者苏艾·妮汉·阿彻卡伦说,“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在众多国家和地区建设铁路、公路和数字网络等基础设施,深化合作,促进经济发展、贸易融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帮助发展中经济体更好融入全球市场。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在天津举行,为全球开放合作贡献“上合力量”;总部位于上海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再次扩员,迎来又一个新正式成员国阿尔及利亚。习近平总书记4月在上海访问新开发银行时指出,这家银行成长为“国际金融体系中新兴力量和全球南方合作的金字招牌”。
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是百年大变局的鲜明标志。南非经济学家塔法兹瓦·鲁齐费说,当一些国家不断削弱南北合作机制时,中国挺身而出巩固多边平台,成为促进全球互利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十四五”期间,中国作为全球南方的天然成员,从举办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中拉论坛,到宣布支持全球南方合作八项举措、创设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到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再到现代化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国都不能掉队”,始终致力于“帮助发展中国家更好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加快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中国可以成功,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成功。”从改革脉动到发展足音,从治理之道到复兴之路,中国积极与世界分享发展经验,以中国之治为各国共同现代化之路提供系统方案。
大国担当:“以博大情怀关照人类命运”
“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要展现更多责任担当。”
新时代以来,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到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再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每到历史的关键当口,中国总是勇担大义,以中国理念和智慧凝聚共识,成为世界之治的稳定源。
面对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叠加的严峻复杂局面,习近平总书记相继提出四大全球倡议,从发展、安全、文明、治理四个维度,持续完善系统性解决人类社会难题的中国方案。
全球发展倡议系统阐释了为什么要发展、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如何发展等一系列全球重大问题,为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信心和动力。全球安全倡议既着眼于解决人类安全的现实问题,又着眼于谋求世界和平的长久之道。全球文明倡议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文明多样性、平等对话、合作共赢等核心理念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全球治理倡议深刻回答全球治理“由谁治理、如何治理、为谁治理”的时代课题。四大全球倡议各有侧重、并行不悖,形成以发展促繁荣、以安全保稳定、以文明增互信、以治理求公正的有机整体。
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回应世界对和平与发展的共同追求,新时代中国始终将自身发展置于全球发展的宏阔坐标系中,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不断深化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汇聚广泛力量应对共同挑战。
“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秉持和平共处的初心,坚定合作共赢的信心,坚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不为一时一事所惑,不为风高浪急所扰,习近平总书记道出大国定力所在。
从中国主张到国际共识,从合作理念到共同行动。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中国既为全球治理提供理念引领,又以脚踏实地的行动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年来,从引领“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到将上海合作组织打造为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中国团结发展中国家唱响全球南方声音,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平合理发展;从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到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在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上,中国是坚定的行动派和国际合作的推动者。
5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稳步推进。塞尔维亚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共建新时代命运共同体的欧洲国家、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中国与中亚五国实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和双边层面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全覆盖、中阿、中拉、中国—太平洋岛国等区域性命运共同体建设展现出新气象……范围不断拓展,理念更为充实,实践持续深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发展为广受认同的国际共识。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说,中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秉持公正立场,坚持多边主义,捍卫公平正义,引领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合作,为欧亚大陆和世界和平稳定作出重大贡献。
“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需要以宽广胸襟超越隔阂冲突,以博大情怀关照人类命运。”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一个胸怀天下的中国,始终愿同各国一道,做友好合作的践行者、文明互鉴的推动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参与者,共同开创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