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超”赛场惊现 双胞胎“闪电防线”


渝北区临空队主场迎战南岸区万和医药队,31号杨晨在拼抢。 渝北区临空队主场迎战南岸区万和医药队,31号杨晨在拼抢。
32号杨光带球突破

最佳双子星 最佳双子星

10月18日下午,重庆细雨绵绵,密集的雨丝浸湿了足球场的草皮。尽管天气不佳,但在渝北区全民体育中心,渝北区临空队主场迎战南岸区万和医药队的“渝超”赛事依旧如火如荼地进行。赛场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对双胞胎球员:31号的哥哥杨晨和32号的弟弟杨光。更巧的是,哥哥杨晨担任右后卫,弟弟杨光则是左后卫。“一左一右”的精准站位与默契配合,凭借爆发力十足的冲刺抢断,他们成为球队后防的定海神针。

从小学三年级一起追着足球奔跑的孩子,到如今征战“渝超”的高三球员,这对双胞胎的绿茵故事中,蕴藏着对足球的热爱与坚守的力量。

双胞胎兄弟左右齐发

“渝超”赛场上的“闪电防线”

比赛开场哨声响起的一刹那,杨晨和杨光精准奔赴各自的“战场”——31号杨晨向右,稳稳占据右后卫位置,双手习惯性地捏了捏球衣袖口,眼神中透出少年特有的专注,紧紧锁定对方左前锋的动向;32号杨光向左,扎根左后卫区域,双脚轻轻点地,身体微微前倾,宛如一头随时准备冲刺的年轻猎豹。

现场主持人如此解说:“在今天的比赛中,有一对双胞胎兄弟,他们是31号的杨晨和32号的杨光,我们期待他们默契的配合,在本场比赛中立下战功。”瞬间,包括记者在内的近万名观众都将目光聚焦在他们身上。“31右、32左”的组合,成为守住左右两路的中流砥柱。

杨晨、杨光出生于2006年,今年恰好19岁,身高1.75米,在足球队中堪称“矮将”。第28分钟,南岸区万和医药队的左前锋试图利用身高优势强攻左路的杨光,他带球一步步逼近禁区,眼看就要突破防线。就在这关键时刻,虽然杨光看似身体单薄,但他的爆发力惊人,他双腿猛然蹬地,如离弦之箭迎上前去,抢先一步卡住身位,同时巧妙地用身体将球挡在身前。对方前锋没想到这位身穿32号球衣的队员竟有如此迅猛的速度,传球失误。杨光转身时,朝右路的31号杨晨递了一个眼神,而杨晨早已默契地从右路回撤至中路,填补了左路短暂的防守空隙,“31右、32左”的配合中,尽显少年人的默契。

这样的“左右呼应”在比赛中不断上演。第56分钟,南岸区万和医药队发起快速反击,右路球员带球直扑禁区,目标直指31号杨晨镇守的右路。杨晨立刻启动冲刺,尽管对方球员比他高出半个头,但这位身穿31号球衣的少年灵活转身、迅猛前冲,始终紧紧贴在对手身边。在接近禁区线时,杨晨瞅准时机,一记干净利落的铲断将球破坏,随后迅速起身,毫不犹豫地将球传给了左路的32号杨光。杨光接球后,一脚长传找到前场队友,瞬间将右路防守转化为全队进攻,“31断、32传”的衔接如行云流水,看台上响起了为这对“左右搭档”喝彩的掌声。

当被问及为何他们两人总是作为首发上场时,杨光微笑着回应道:“虽然我们外表看起来较为瘦弱,但在足球队中,我们的身体素质却是最出色的。此外,我们配合默契,球技精湛,防守稳固,因此每次比赛都能获得首发机会。”

重庆市两江中学足球队教练延永日表示,杨晨和杨光两位队员以其出色的体能、迅猛的速度、丰富的经验和勇于拼抢的精神著称,这正是他们屡次作为主力首发登场的关键所在。同时,他们是双胞胎,相互之间的配合也很默契。

从两江中学到“渝超”赛场

高三少年的十年绿茵路

杨晨和杨光与足球的缘分,始于他们在小学三年级时参加的足球兴趣班,初次接触到了足球。“当时老师把球扔过来,我踢了一脚,球滚出去很远,那种感觉特别爽。”杨光回忆起童年,眼中闪烁着光芒。从那天起,这对双胞胎便成了学校足球场的“常客”,每天放学都要留下来踢球,小小的身影在绿茵场上追逐着足球。那时的他们还不知道,未来会以“一左一右”的组合站上“渝超”赛场。

刚开始踢球时,由于身高不算突出,他们常被其他同学调侃“小个子也想踢足球”。但年幼的杨晨和杨光并未气馁,反而更加勤奋地训练:他们绕着操场跑圈,锻炼耐力;两人一对一练习传球,一练就是几十分钟。“那时候就想着,一定要踢得比别人好,让那些调侃我们的人闭嘴。”杨晨说,这份不服输的劲头,陪伴他们从孩童成长为高三学生,在足球路上一步步坚持下来。

杨晨和杨光小学毕业后,考入了重庆市两江中学,成为学校足球队的队员。在学校的训练场上,别人练冲刺跑,他们总能比别人快一步;分组对抗时,他们一个在右、一个在左,即使分在不同队,也能隐约看出配合的默契;拼抢时更是谁都不服谁。

这种少年人特有的“较劲”与“默契”,使兄弟俩的球技进步飞快,也让教练逐渐意识到,双胞胎的“左右边路”是绝佳搭档。“杨晨和杨光他们俩很有趣,大多数比赛时分工很明确,两人一前一后。一般杨光在前,进球机会更多,而性格温和的杨晨就不乐意,两人因此经常互怼。”两江中学足球队一名队友笑着说:“他们一个边后卫,一个边前卫,这才是他们两人配合最默契的时候。”

在初中和高中期间,他们先后在上海一家足球俱乐部和重庆一家足球俱乐部训练。如今,作为重庆市两江中学的高三学生,杨晨和杨光已是球队的主力后卫,“一个是右后卫,一个是左后卫”的分工早已固定,“一左一右”的配合越来越默契,更成功踏上了“渝超”赛场。2024年,在重庆市足球协会杯高中男子甲组比赛中,这对18岁的双胞胎兄弟与学校其他队员一起代表渝北足协参赛。决赛面对实力强劲的对手,球队一度以1:0落后。关键时刻,杨晨和杨光与队友团结一致,最终帮助球队以2:1逆转夺冠——这是渝北区在此项赛事中的首次夺冠。同时,双胞胎兄弟的心有灵犀地默契配合,使他们荣获“最佳双子星”称号。

同样在2024年,杨晨和杨光与其他队员一起代表渝北区参加重庆市第七届运动会足球甲组比赛,获得亚军,创造了渝北区足球在市运会中的最佳成绩。“最佳双子星”的荣誉,更是对他们十年足球路配合的最好认可。

“虽然我们是高三,学习压力大,但能代表渝北队参加‘渝超’,还是很高兴。每次看到他穿上31号球衣站在右路,就觉得特别踏实。”杨光瞥了一眼杨晨说,“他看到我站在左边,他可能也很安心。”两人一说一答,尽显默契。

19岁,这个年纪正是为热爱拼尽全力的时候。每次在“渝超”赛场以“31右、32左”的组合冲刺、抢断、助攻,都觉得浑身充满了少年人的力量,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

场上“战友”场下“对手”

“既生瑜,何生亮”的较劲

在“渝超”赛场上,身穿31号球衣的杨晨与身穿32号球衣的杨光是一对配合默契的双胞胎,“一左一右”的组合堪称球队后防的定心丸。然而,在训练和学习生活中,他们却是互不相让的“少年对手”。这种“既生瑜,何生亮”的较劲,从童年延续至今,也让这对双胞胎组合愈发强劲。

“小时候一起写作业,他比我快五分钟,我就非要再做一套题来超过他;现在练体能,他跑1000米比我快5秒,那么下次我一定会跑得比他更快;就连练习边路防守,他在右路断球三次,我在左路就非要断球四次。”杨光笑着说,他们的胜负欲不仅体现在学习上,更体现在赛场分工里,无论是学习还是练球,都不愿落在对方后面。在球队的爆发力训练中,只要教练一声哨响,他们的身影便会同时冲出,如同脱缰的野马般比拼速度,哪怕累得大口喘气,也非要争个“第一”。

“他就是这样,认死理,非要赢才行。”杨晨无奈又带着点骄傲地说,正是这份高三少年特有的较劲,让这对组合在技术和体能上都不断进步。然而,这份“较劲”从没有影响过兄弟俩的感情。相反,正是因为彼此的存在,他们才能在高三的压力下不断突破自我。

生活中的他们,也有着鲜明的性格反差。穿31号球衣的杨晨文静内敛,休息时喜欢看足球战术视频,研究如何用更高效的爆发力守住右路,也爱坐在书桌前做题;穿32号球衣的杨光活泼外向,爱和队友开玩笑,训练结束后总爱拉着大家讨论“怎么才能让左路防守更稳”,复习时也喜欢和同学互相提问。但无论性格如何不同,“踢好‘渝超’比赛、守住左右防线”“备战单招考试、一起考上理想大学”,始终是这对高三双胞胎共同的目标。“有时候吃饭,聊着聊着就从‘右路怎么防更好’说到‘这道数学题怎么解’,我们学校足球领队樊建华老师总说我们‘三句话不离学习和足球’。”杨晨笑着说,学习和足球已成了他们高三青春里最重要的关键词。

经过时光的打磨,杨晨和杨光从内向羞涩的懵懂少年,成长为沉稳默契的“双子星”。在两江中学的六年时光里,有支持足球发展的学校领导、有严厉却有爱的教练、有友善的队友相伴……足球特长生之路固然辛苦,他们却在这里快乐地成长蜕变。

如今,高三的杨晨和杨光正处在学习与足球的双重考验中:既要在学校足球场上训练防守技巧,巩固“左右配合”的默契;还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记笔记,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虽然很累,但只要想到能继续以组合的身份站在‘渝超’赛场,想到能一起考上大学继续踢球,就觉得有动力。”杨光说,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带着对足球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在赛场与考场同步冲刺,两个赛道一起拼,书写属于他们的“渝超”故事与青春篇章。

上游财经-重庆晨报记者 郑三波 陈华 摄影报道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