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膜三行”模式力促机采棉产量质量双提升


本报胡杨河讯(全媒体记者 禚艺 通讯员 陈遂中) “农业科技真是了不起,我种植的这50亩棉田,连续3年单产超过580公斤,而且能媲美澳棉的优质棉(双29A+B及以上)占比达95%以上。专家测产结果显示,今年棉花单产再创新高,突破600公斤大关。”10月15日,七师一二八团四连职工任伟一脸喜悦地说。

让任伟赞叹不已的农业科技,就是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全力攻关完善的“一膜三行”机采棉等行距密植模式。近日,兵团作物学会组织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新疆农垦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棉花专家组成测产组,对采用该模式植棉的核心示范区进行实地测产,结果显示:七师一二八团和一三〇团的2块100亩条田,单产分别达616.7公斤和629.7公斤,刷新当地棉花高产纪录,显现出显著优势。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兵团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作用,针对制约棉花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锚定机采棉“量质协同提升”目标,对兵团当前主推的“一膜六行”宽窄行密植模式进行改进攻关,探索完善“一膜三行”等行距密植模式。

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韩焕勇介绍,“一膜三行”等行距密植模式与“一膜六行”宽窄行密植模式相比,每亩地棉花保苗株数从1.6万株降至1.1万株,节约了棉种投入,在单产显著提升的同时,还改善了棉花纤维品质。

兵团作物学会秘书长、石河子大学教授吕新表示,“一模三行”模式以科学的种植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了产量、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品质,为新疆和兵团机采棉提质增效和轻简化栽培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据了解,“一膜三行”机采棉等行距密植模式已在新疆各地累计示范推广1000余万亩,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