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持续火热,照见假日消费新亮点


(来源:劳动午报)

转自:劳动午报

国庆、中秋假期,乡村旅游持续火热,成为假日消费新亮点、文旅活动新风尚。(10月8日《人民日报》)

走向县城、走向乡村,成为新时代旅游的新路径、新选择。双节假期,乡村里游客如织,田园中活力十足,折射出乡村全面振兴的澎湃动能、文旅产业发展的蓬勃兴旺,展现出文旅消费的新风口。

农业与文旅融合,打造和美乡村新风景。小城不小众,乡村更精彩。近年来,各地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持续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催生出民宿经济、露营经济、星空经济等业态,书写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和美乡村建设新篇章。在农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乡村的生态环境、农耕体验、民俗文化、乡村建筑、土特产、特色美食等差异化内容,契合了人们追求个性化、沉浸式旅行的趋势,更好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旅游需求。这个假期,从华北农家到江南水乡,从匆匆打卡到体验乡村慢生活,田园风光、诗意山水、乡土文化、民俗风情成了游客的新向往。

传统与现代交融,创新文旅消费新体验。“很古朴也很时尚”,蕴藏着乡土文化的赓续与新生,蕴藏着乡村旅游的魅力与潜力。近年来,各地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推进传统乡土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相融,古村游、民俗游、非遗游等展现新活力。截至目前,全国共有8155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并实施了挂牌保护;各地建设非遗工坊1.29万家,带动相关产业120万余人就业增收。游陕北看秧歌、到贵州听侗族大歌、去自贡赏灯会,乡村旅游让广大游客的出游生活既有烟火气又有文化味。文化振兴与产业振兴协同,“农字号”“村字号”创新多元消费场景。这个假期,各地村歌、村晚、村超、村BA等如火如荼,打造特色演艺、赛事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乡村观看体验。

城与乡双向奔赴,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乡村旅游持续火热的背后,是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乡差距持续缩小。“十四五”以来,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持续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农村公路总里程超过464万公里,行政村5G通达率超过90%,好环境换来了好前景。乡村交通、住宿等配套服务不断提升,让游客能够进得来、待得住、散得开、出得去;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技术的普遍应用,增强了乡村旅游的便利性。城乡融合,打开了文旅发展,释放了巨大文旅消费潜能。乡村旅游持续火热,假期旅游流量变消费增量,不仅带动农民收入增长,更推动农村生活品质提升,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旅游势头向好,激活乡村全面振兴新动能,一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幸福的美丽画卷正在乡村大地铺展。

□向秋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