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百姓,更让百姓懂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金秋时节,群山环抱的湖北省远安县,晚霞把桃花岛湿地公园映得五彩斑斓。忙碌了一天的乡亲们,三三两两聚集于此,等着一场期待已久的“理论π对”开锣。

  “渔鼓叮咚响,来到舞台上;百年奋斗多艰辛,听我来唱一唱……”简板与扬琴的清脆声响中,百姓宣讲员艾明桃一开嗓,瞬间勾起一众票友们的兴致。这个节目能上台,是因为之前大伙儿点的“菜”。

  以往讲理论,总让人觉得“干巴巴”“听不懂”。远安县以“理想沮畔”品牌为载体,创新探索“群众点单、宣讲团接单”模式,通过屋场会、社区微信群、网络留言等形式,广泛收集群众对节目形式和内容表达的需求。梳理归纳后,由青年宣讲团、劳模宣讲队、民间艺人和村支书达人队等组成的“厨师团”,发挥自身专长,按大家的喜好“炒菜上桌”。

  这场“理论π对”宣讲,融合了快板、渔鼓戏、情景剧等元素,既有料,又有味。68岁的居民邓秀兰说:“当初网格员征求意见,我就想看渔鼓戏。今天不光过了戏瘾,还学到不少新东西。”一旁的鸣凤镇居民李晓芳接过话茬:“一边歇凉,一边听政策,还能跟身旁的人聊聊天,比窝在屋里耍手机得劲。”

  看着现场坐得满满的观众,组织者齐航欣喜地说:“‘π对’谐音‘派对’,形容宣讲活动互动性强,气氛轻松。‘π’又代表无限可能,意思是理论学习冇得尽头,思想传播也越来越广。”

  除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台上还来了不少老熟人。茅坪场镇银子村党支部书记张平拿着刚采摘的鲜桃走上台,分享任职感受:“这几年我们探索发展小而精的特色水果产业,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只要大家劲儿往一处使,就没有干不好的事!”几句实在话,赢得台下一片掌声。

  与张平一样,通过“接单”前来参加活动的村支书共有8人。他们中,有的讲述山乡巨变,有的分享什么是“群众路线”,还有的畅想着农旅融合的美好前景……

  台上,宣讲员搬个小板凳就开讲,没有正襟危坐的拘束,也没有照本宣科的生硬。宣讲阵地跳出会议室的围墙,搬进了热闹的屋场院坝、沾满泥土的田间地头、蝉鸣阵阵的大树荫下。

  台下,群众端着饭碗、摇着蒲扇就能听,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党的方针政策就在这家长里短、喝茶聊天中,被讲清楚、说明白、记心间。“大家围坐在一起,有小时候在晒谷场听大人讲故事的感觉,心里敞亮又暖和。”嫘祖镇谭坪村村民刘于宝感慨。

  “做菜要善用‘蒸煮炖炒’,理论宣讲也一样,火候到了、佐料对了,自然‘有滋有味’。”远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丹一句话,点出了理论宣讲“声”入人心的秘诀。

  目前,远安已经根据群众点单,组织各乡镇、县直单位和民间艺人自编自排了60多部文艺宣讲作品。接下来,远安将推动“理论π对”深入“文明集市”“送戏下乡”等活动现场,以更鲜活、更亲切的方式,把党的创新理论送进千家万户。

(本报记者 王建宏 张锐 本报通讯员 王倩)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