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不忘来时路 再序新华章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学道分校九年级(8)班 谭显一
被沉甸甸的史册牵引着的思绪,是岁月拂过厚厚的尘埃、一笔一捺勾勒出的沉重的悲壮。枪林弹雨的炮火仿佛矗立着一座无形的丰碑,镌刻着不屈的抗争。
有人为此驻足、有人为此凝望,有人的眼里含着热泪,只愿山河无恙,在那些无声的呐喊里,每个人都祈愿着国泰民安、每个人都期望着家国富强。那段浴血历史中最深情的告慰,永远承载着对英雄最崇高的敬仰。
悲壮的岁月是民族的烙印,是风雨如晦、彻夜难眠的辗转;悲壮的岁月是不屈的战歌,传唱着十四年抗战艰辛的烽火征程;悲壮的岁月是挺立的脊梁,支撑着中华儿女的铮铮信念。当我们回望那段山河破碎的过往,从卢沟桥石狮的含泪到平型关的捷报飞扬;从南京城的血泪悲歌到台儿庄的誓死抵抗,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英雄的鲜血,每一段历史都记录着民族的坚韧。铭记苦难才能珍惜当下,那些刻骨铭心的过往是中华民族永不褪色的集体记忆、是永远不曾忘怀的无上荣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刻在英雄骨子里的气节。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中以草根树皮为食,孤身与敌周旋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赵一曼英雄面对酷刑始终坚贞不屈,留给儿子的遗书里写满了对民族未来的期许;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大部队转移毅然跳下山崖,用生命诠释了“宁死不当俘虏”的铮铮誓言。正是无数这样的英雄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就了革命的长城,他们的名字永远铭记在人民的心里、永远铭刻在民族的丰碑之上!
如今,硝烟早已散尽,但伟大抗战精神从未过时,它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是我们砥砺前行的动力、是我们刻在心底不曾忘怀的信仰!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必须扛起时代的重任,将伟大抗战精神传承下去。我们要致敬英雄、传承精神、践行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业,接过先辈手中的火炬,用奋斗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抗战故事”,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