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41年的国立贵阳师范学院英语学系,是贵州师范大学最早建立的4个系科之一。世界著名文学翻译家杨宪益先生任首任系主任,戴乃迭教授、曹未风教授、陈逵教授等知名学者曾先后执教于此。学院英语专业是第一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5年被遴选认定为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金专”建设点;日语专业也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俄语专业为贵州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也是贵州省唯一的俄语本科专业。
贵州拥有宝贵的历史积淀、多民族共生的人文景观、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及生动的当代发展实践。对于西部地区的贵州高校外语学科来说,利用底蕴深厚的贵州历史人文资源,充分发挥好外语学科的独特优势,有助于在学科建设方面开拓全新路径。外国语学院深刻认识到,将地方文化资源系统性融入外语专业的学科建设,不仅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更是培养具备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新型外语人才的必然要求。学院在学科专业建设中选择向下扎根,深挖贵州在地历史人文富矿,找准外语学科与地方历史人文结合的“锚点”,在教学、科研中系统性地挖掘、转化并融入贵州丰富的地方历史人文元素,最大限度利用好特色化、内涵式的地方独特资源,努力实现扎根贵州、融通世界,以贵州地方历史人文元素为依托,开拓外语学科的特色化建设之路。
“外语+考古”
深耕土司译播人文 赓续飞虎译鉴史脉
贵州的史前文明与旧石器时代洞穴考古研究在国内领先,为学院开展“外语+考古”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条件。此外,从唐宋龙场悟道的阳明心学到明代播州“土司文化”,从抗战“大后方”高校西迁的峥嵘岁月到作为长征“转折之地”的遵义会议“红色文化”,贵州丰富的历史文化也为学院开展中外思想史比较、中西哲学对话、红色文化传承等提供了重要素材。依托贵州的历史、考古元素,学院英语系教师兼贵州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地方实践推动高端智库研究员组织开展贵州考古系列著作翻译,翻译书籍《牧司一方——播州杨氏土司墓葬管窥》,以播州杨氏土司历史资料翻译为启发,申报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外藏土司文献的整理与翻译研究”(23XZS003),并于国内主流媒体网站发表《历史与翻译的会通:土司史料术语英译考释——原型理论的路径》一文。受到贵州作为抗战大后方的历史背景启发,英语系教师结合贵州抗战史,挖掘海外庋藏飞虎队来华史料,并发表论文《海外庋藏飞虎队资料的整理、翻译及综合价值探赜》,获主流媒体关注。此外,学院英语系在指导翻译硕士研究生平时翻译实践训练中,组织师生共同翻译了长期致力于贵州地方史、清史、民国史及西南区域史研究的著名学者范同寿先生所著《贵州历史笔记》上册,以及被贵州省文史馆评价为“填补了区域抗战史的空白”的朱海涛主编《抗战中的贵州》珍贵图册。
“外语+民族文化”
译苗疆典籍铸文脉 传播阳明心通四海
学院深入发掘贵州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等世居民族的史诗,以及姊妹节、芦笙节等节庆,蜡染、刺绣、银饰等传统技艺,侗族鼓楼、风雨桥等特色文化元素,提炼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民俗传播与跨文化研究的核心内容,并将其作为外语学科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文化富矿。依托贵州的民族文化元素,学院英语系教师团队建成了“苗族文化英汉对译术语库”,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苗疆腹地基督教典籍英译苗研究”。俄语系教师团队就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开设“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国际课程,用俄语向俄罗斯友好伙伴院校的青年介绍贵州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并邀请俄罗斯科学院青年汉学家来黔就阳明心学在俄罗斯的译介传播开展研讨。日语系教师在北京大学日语专家的领衔下启动“日本阳明学家经典著作译注与研究丛书”,相继出版《熊泽蕃山〈集义和书〉译注与研究》《三重松庵 三轮执斋 佐藤一斋经典译注与研究》等译著。
“外语+算力文旅”
译数智文旅铸云语料 通生态贵州架国际窗
依托贵州多样自然资源与“大数据之都”的科技要素,学院积极开展科技外语研究、生态文学批评、非遗国际传播、可持续发展全球议题研究、海外视角下的当代贵州研究,探索外语学科发展的新思路。学院英语系教师承担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集团委托的“一码游贵州”贵州旅游景点语言景观规范化工作,对贵州旅游景点解说词和导引词的翻译表述进行校译和统一。学院翻译硕士研究生作为志愿者承担贵州高桥极限旅游的翻译与接待工作,积极服务贵州文旅发展工作。此外,学院英语系依托贵州大数据算力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建成库容量达35万的汉英会议口译语料库,供有需求的师生开展科研使用。学院日语系主动对接贵州省导游服务中心及在黔旅行社等相关企业,开设“旅游日语”等课程,聘请贵州知名导游作为日语专业本科生“第二导师”,积极主动作为,培养服务贵州文旅的多语种导游人才。
通过对贵州地方历史人文要素的挖掘、转化及运用,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3个本科专业已实现学术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的双向赋能,未来将拓展“地方历史+文+国际传播”结合,为西部高校外语学科转型提供“贵州方案”。
(作者:胡娟 严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