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柴火炉到电陶炉,从土陶罐到专业茶具,绵延千年的罐罐茶,至今仍在陇原大地沸腾涌动。它早已超越单纯的生活习惯,成为融入西北人精神世界的文化符号,也见证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进历程和基层警务工作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从“传统管理”到“现代治理”的深刻变革。

在“药都薯乡”定西,与邻里亲朋围炉而坐、煮茶休憩,是最常见的生活图景,这份“慢煮生活、真诚相处”的罐罐茶里藏着对劳作的敬畏、对乡邻的热忱和对生活的热爱。今年来,定西市公安局安定分局深刻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髓要义,自觉将公安工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立足县域实际,创新推出以“罐罐茶”为情感纽带、“沐风-2025”暨“叩门问需 清障破题共筑平安”基层基础大走访行动为实践载体的“罐罐茶警务”新模式,以主动“叩家门”之举,求真诚“进心门”之效,在茶香氤氲的烟火气中,翻开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篇章。
“过去的‘罐罐茶’里,煮的是老百姓日出而作的辛劳,也沉淀着基层警务工作中难以回避的被动‘痛点’——纠纷发生后才介入,矛盾激化后才调解,工作往往事倍功半。”定西市公安局安定分局党委书记、局长万维谈及创新初衷时表示,“现在我们立足‘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职能定位,将警务机制创新与地域特色文化深度整合,实现基层基础提能、提质、提效,探索出一条筑牢基层平安根基的新路径。”
从“被动处置”到“主动创安”,安定公安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纵深推进主动警务、预防警务,推动警务前移、服务前置。民辅警不再是“等事上门”的被动处理者,而是融入群众生活的主动服务者。他们持续深化“警格+网格”融合机制,落实“一村一辅警”,全面组织警力深入村社庭院、小区楼院,利用喝茶谈天的时机,熟悉户情、知晓社情、体察民情,同步开展信息采集、政策宣讲、矛盾化解、风险排查和便民服务,将警务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的最前端。

“来,先喝口热茶,咱们有事慢慢说。”这句石泉派出所所长梁渊常挂在嘴边的话,正是“罐罐茶警务”最生动的注脚。
前不久,村民杨大爷家的羊多次跑到邻居董大娘的粮食地里,损毁了地里的粮食,两家为此多次发生口角。梁渊和司法所工作人员在董大娘家走访了解该情况后,耐心安抚其激动情绪,认真倾听诉求。随后兵分两路,一路民警先行前往杨大爷家详细了解事情原委、开展思想疏导,另一路后续则邀请董大娘一同来到杨大爷家,双方围炉而坐,滚烫的罐罐茶倒入杯中,热气消散了隔阂,双方当事人紧绷的情绪渐渐放松,从“不愿说”到“主动讲”,解开了堵在心头的疙瘩,矛盾隔阂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茶香对话中消融化解。杨大爷说:“原本以为要讲大道理,没想到大家一起喝茶聊天,事儿就顺了,这感觉比自家孩子还贴心。”一杯罐罐茶,成了民警倾听民情的“传声筒”,也成了群众放下顾虑的“定心丸”。
“过去是老百姓有事才找警察,现在是警察同志常来家里,一边煮茶一边谈收成、拉家常、解心事、话发展。防诈骗、用火用电的安全提醒提前送到家,连家里种的几埫洋芋,都是他们帮着我们老两口一起挖的。”安定区石泉乡石泉村村民程大哥的感触,印证了警务工作的“主动转身”。

这杯茶的“功效”正在不断延伸,它既是掌握社情民意的“信息站”,民警在闲谈中捕捉风险隐患的苗头;也是普法宣传的“微课堂”,针对性的法律知识随着茶水注入心田;还是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在共同劳作中建立起超越管理与被管理的鱼水深情。罐罐茶的茶气里,不仅飘着农作物增产、乡村环境变美的“振兴味”,更浸透着警务服务前置、隐患提前化解的“安心感”。
从局领导以身作则、所队长带头走访到民辅警全面入户,安定公安将走访调研、信息采集、矛盾调解、法治宣传等多重职能相耦合,通过一杯杯暖心的“罐罐茶”,成功实现了对社会治安形势的精准“感触”,化解了一起起矛盾纠纷,解决了一个个群众诉求,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陇原大地上具化为一个个充满茶香与人情味的生动实践。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罐罐茶警务”正是安定公安在这一精神指引下的创新实践。下一步,安定公安将持续深耕“罐罐茶警务”,让这缕穿越千年的茶香,源源不断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藏蓝力量,奋力实现“基础牢、发案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工作目标,让这杯“平安香茗”散发更加沁人心脾的芬芳。
责任编辑:李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