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
法治是金融市场的基石和保障。确保金融市场在法治轨道上安全、高效运行,不仅是推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战略基础。在10月28日举办的2025论坛年会金融法治平行论坛上,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证监会等系统的多位嘉宾共同围绕如何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金融发展发表讲话,强调以法治方式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金融法治的核心功能。”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在会上指出,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将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贯穿于金融审判工作全过程。
据刘贵祥介绍,人民法院依托妥善审理重大、敏感的金融案件,在涉及互联网金融、复杂资管产品、房地产、地方债务等风险易发高发的领域,既依法保护合法交易和金融创新,又坚决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行为,切实稳定市场预期,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强调对金融风险的“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
“金融领域立法的一个重点在于保障金融安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黄薇在会上指出,金融领域立法不仅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更是金融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将进一步加强金融领域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工作,不断提高立法质量,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贡献法治力量。
黄薇同时指出,随着金融全球化持续加深,要进一步加强金融领域涉外法治问题研究,切实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我国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规则制定中发挥更大作用。
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持续深化外汇改革的同时,不断提升开放条件下的外汇监管能力和风险防控水平,严厉打击外汇领域违法犯罪活动,有力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检查司副司长黄卉在会上介绍,国家外汇局强化执法协同,严厉打击外汇领域违法犯罪活动。“十四五”以来,外汇管理部门行政查处外汇违规案件6100件。
银行是提供跨境金融服务的重要窗口,也在外汇业务风险防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统筹促便利和防风险,推动银行优化跨境结算服务,近年来国家外汇局持续推进银行外汇展业改革。黄卉表示,国家外汇局将继续在法治轨道上稳妥有序推进银行外汇展业改革,进一步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涉外法治为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提供了重要保障。”中国证监会法治司副司长罗娟在会上指出,中国证监会始终把涉外法治作为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的重要方面。
“规范跨境资本流动和投融资活动,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在制度构建和运行的过程中,重视平衡好两对关系。”罗娟表示,要平衡好开放和安全的关系。着力提升开放环境下的风险防控水平和监管能力,坚决防范外部输入性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要平衡好创新与风险的关系,需要重视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动态平衡。
罗娟表示,中国证监会将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涉外法治体系,为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营造良好的涉外法治环境。证监会将进一步研究完善资本市场的涉外立法工作,在统筹评估的基础上,根据急用先行的原则,有重点、分步骤地推动制定新法、修改旧法或者释法,加快建立公开透明、系统完备的资本市场涉外法律体系,夯实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法制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