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积极探索合同行政监管与服务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图一:市场监管人员检查消费场所。

图二:市场监管人员向经营者宣贯法律法规。

图三:“守合同重信用”活动进经济园区。

  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城市,拥有众多经营主体与庞大的消费群体,市场繁荣、交易活跃,合同在各类消费与经贸活动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在推进合同行政监管工作的过程中,始终将服务企业、促进发展当作第一要务,同时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宗旨,通过制定并推广合同示范文本、将格式条款备案制度改为公示制度、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活动、优化电商平台规则协议等务实举措,有效地规范了市场秩序,为企业营造了宽松便利的营商环境,为推动上海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丰富工具箱

执法免罚有尺度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在合同行政监管工作中,坚持“监管与指导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不断丰富执法办案和监管规范“工具箱”,做到执法监管有温度、首违免罚有尺度。该局制定轻微违法免罚、减轻处罚清单制度,对初次违法、危害后果轻微且及时改正的,原则上不予行政处罚;对无主观过错的当事人,不予行政处罚。在格式条款监管工作中,充分运用免罚、轻罚清单,有效遏制了各类主体利用合同实施的违法行为。这一举措使市场上“最终解释权”“概不负责”等免除自身责任、排除消费者权利的条款销声匿迹,切实净化了消费环境。

  为更好地开展合同行政监管工作,充分发挥专业人士作用,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成立了第一届合同行政监督管理专家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合同评审委)。合同评审委依照工作规则,参与合同格式条款评审、合同示范文本制定等工作。自成立以来,合同评审委先后参与讨论修订《上海市合同格式条款监督条例》《上海市合同格式条款合规指引》等,为规范合同行政监管工作筑牢制度基础。同时,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原则,通过官网、官微等渠道向企业普及法律法规;通过“合同讲狮”栏目解读合同故事;依托行业协会、合同促进会等社会组织,强化对企业的合规指导,助力企业依法经营。近年来,上海市合同违法案件数量与罚没金额均实现大幅下降。

扩大朋友圈

行政指导有广度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主动与监管对象建立良性互动,将其视为朋友,通过提前“搭脉”和“体检”,践行“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监管理念。创新合同“体检”模式,今年“3·15”期间,会同上海市消保委针对室内装饰、全屋定制行业的18家企业开展合同“体检”,涉及拉米、、尚海整装、沪尚茗居等头部品牌共计21份合同,共发现不合理、不公平条款52处,并出具“体检报告”指导企业整改,助力企业合规发展。

  为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办法》中“引导重点行业经营者建立健全格式条款公示等制度”的要求,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进《上海市合同格式条款监督条例》的评估和修订,引导房屋(买卖、租赁及中介)、物业、旅游等六大行业经营者建立格式条款公示制度,向社会公示格式条款,接受消费者、公众和社会监督。此次修订将六大类行业的合同格式条款备案改为公示,既能为企业松绑减负,又能借助社会监督规范企业条款设置,从而更好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充实服务包

促进发展有力度

  上海市积极制定和推广合同示范文本,构建起长三角、市级、区级3个维度,共计200种合同示范文本及范本。这些文本以消费类合同为主,既能服务企业又能有效促进消费。其中,《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会员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5版)》《上海市婚姻介绍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4年实体店版)》等,均设有3至7天冷静期;养老类合同中,当事人可约定不超过30天的试住期,在试住期内,消费者无须说明理由即可解除合同,且不承担违约责任。《上海市室内装饰装修施工合同示范文本(2025版)》《上海市全屋家居定制合同示范文本(2023版)》等,通过附件形式明确服务清单、变更清单、材料明细表、过程记录表等内容,对付款日、交货日、服务项目等细节进行全程记录,为后续可能出现的违约纠纷提供追查依据。

  秉持“不设路障设路标”的工作理念,上海市率先制定出台《上海市网络交易平台规则协议合规指引》和《上海市合同格式条款合规指引》,并召集上海市45家电商平台召开宣贯会,指导企业运用好两份指引。同时,上海市已持续41年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活动,全市共有4.22万户企业进行公示。为扩大活动覆盖面,上海市积极推动各区合同信用促进会与区内经济园区合作,通过“守合同重信用”进园区,让活动与企业深度对接。例如,徐汇区开启“政社企”协同新模式,将“守合同重信用”活动带进徐汇万科园区;浦东新区、闵行区积极推动活动走进园区、楼宇、商圈,实现“守合同重信用”与经济园区聚商稳商实现双向奔赴。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