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无锡日报
原标题:品牌为帆,无锡农企乘风“出海”
农业提质增效步伐加大,前9个月出口额同比增长11.1%
22日在澳门举办的“苏韵乡情 醉美无锡”甘露青鱼专场推介会上,一盘盘外脆里嫩的爆鱼、软糯甜香的红烧鱼和爽口嫩滑的鱼丸赢得一片赞声,同时,锡山大米、鲜活大闸蟹、宜兴百合等百余种无锡优质和文创产品也受到来自葡萄牙、巴西等国家和地区代表的关注,并有澳门客商计划来锡考察、订购甘露青鱼、大闸蟹等特产。“一批农企、合作社已经着手以品牌为帆,聚力‘出海’全链拓展价值空间,加快释放产业潜力。”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据无锡海关统计,今年1—9月,全市农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1.1%。
品牌引领,掀起从田间到舌尖的“品质革命”
“澳门展销是起点,今后我们将加强品牌引领,升级保鲜技术,开发青鱼薄片等休闲食品,加快走向国际市场。”无锡现代渔业产业园负责人吴阳清说。
早前农户养殖密度、饵料配比不统一,受制于分散养殖的瓶颈,甘露青鱼品质参差不齐,品牌形象模糊。2年前,该产业园提出“提升品质、优化品牌”战略,将分散的鱼塘整合成400亩标准化养殖池塘,改用“螺蛳+生态饵料”的科学投喂方式。这一投喂方式下自然追食的青鱼体型更修长,肉质更紧实鲜美。
智能化设施则让园区从田间到舌尖的“品质革命”更进一步。近年来,园区启用智慧数字渔业系统,精准管控养殖密度和水质;为每条青鱼配备专属“鱼扣”,便于消费者扫描溯源,使产品安全“看得见”。现代渔业产业园还与顺丰合作开展无人机、无人车运输,让青鱼从鱼塘到餐桌市内可半日达,省内可当日达,打破了“鲜活水产难出远门”的桎梏。
已过采摘季的阳山水蜜桃此次在澳门以模型和包装展销,不少外国客商上前询问:“新鲜桃子怎么保障质量?”展销人员介绍,技术员将物联网采集的气象数据上传至阳山水蜜桃产业研究所数据库,经过算法分析后告知果农最佳采摘时间,最大限度保障桃子口感。通过“物流无人车+冷运笼车+无人机”三位一体物流体系以及专属全货机、高铁干线,阳山水蜜桃采摘后48小时即可直达东南亚。10年来,阳山水蜜桃年出口量从两三百盒跃升至5000盒左右。
全链升级,品牌营销从“卖产品”迈向“卖生态”
作为“宜兴红”区域公用品牌主力军的乾元茶业有限公司,近几年在国际舞台格外活跃,从米兰、马德里到澳门都能看到乾元的身影。“营销是品牌的核心,我们不再只盯着卖茶叶,而是重构全链条,通过‘卖生态’‘卖体验’,让更多人了解宜兴茶文化,认可我们的品牌。”乾元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汤卓敏说。
公司在茶田旁边打造了茶文化休闲园,全年不间断开展活动:一年四季组织采茶制茶体验,并开展阳羡茶文化展示宣传、亲子农事互动体验、紫砂艺术体验、禅道修身等活动,让游客多途径感受茶香、体会茶文化的魅力。
公司还针对不同人群创新产品:含茶多酚的牙膏、护肤品成了女性消费者的新宠,与当地企业联名推出的茶饮料也又圈粉了一大批年轻人。如今公司年均销售额约8000万元,带动1600多户农户年均增收5100多元,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
从“田间优势”到“消费认同”,越来越多农业主体加入全链升级行列。江阴花塘水芹通过统一育苗、标准化种植提升水芹品质,亩均收益较3年前增加1万元。令人惊喜的是,这里还建起了火车主题咖啡屋,推出农事研学、婚恋交友等活动,因“芹”而起构建农文旅产业链。杨巷大米有2万多亩水稻订单化生产,畅销20多个城市。基地还推出大型稻田画、观光小火车、实践体验工坊、科普研学馆等配套,通过垂钓、采摘、研学、休闲等方式,将城市人群引流到乡村,品牌知晓度越来越高。
政策市场双向赋能,提升品牌含金量
“无锡味道”走向全球,离不开政策与市场的双向赋能。市农业农村局人士介绍,我市围绕优质稻米、精细蔬菜、特色果品等六大特色主导产业打造农业品牌,市级财政每年最高安排500万元支持品牌创建,对国家级、省级品牌分别给予最高20万元、10万元奖励。此外,我市还接连举办“农情四季”推介会、品牌营销大赛等活动,开展出口实务培训、为企业量身定制出海方案,多途径助力企业扩大品牌影响力。
政策保驾护航,市场积极响应,无锡农产品品牌不断“强壮”。截至目前,全市已有6个产品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3个产品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44个产品入选江苏农业品牌目录,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品牌推动下,我市农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全市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追溯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面积占比增至79.66%。品牌营销活力、产业收益也呈现“节节高”态势。“宜兴红”公用品牌旗下茶叶市场增至3个、直销门店达200多家,3年来产值年均增长5%以上。阳山水蜜桃仅授权网络销售店铺就增至353家,去年全产业链产值同比增长5%左右。“锡字号”农产品正在全球化浪潮中绽放独特光彩。
(朱雪霞、实习生 张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