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华夏时报记者 王晓慧 见习记者 李氏琼 北京报道
职业教育体系是推动残疾人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其发展路径始终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近日,全国政协召开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协商座谈会,围绕“加快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主题,组织委员、界别群众代表与部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开展协商交流。
今年9月,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调研组赴吉林省,围绕“加快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开展专题调研,实地走访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中心等,听取基层意见建议。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下称《行动方案》),其中提到要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院长黄宏伟分析,《行动方案》释放出明确政策信号: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联动残疾人职业教育和就业,实现残疾人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政策出台、专题调研、协商座谈,皆为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锚定方向,推动其从入口到出口的全链条贯通。
走进学校:打造路径清晰的上学通道
长期以来,残疾人就业结构存在明显短板:残疾人灵活就业、农村种养加占比过高,尤其是重度残疾人就业难度较大,所以亟需从职业教育源头优化。
黄宏伟认为,今年出台的新一轮《行动方案》明确了残疾人职业教育的两大发展路径:一是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增设特教部(班),二是特殊教育学校增设职教部(班),分别对应融合职业教育与特殊职业教育方向,为不同需求的残疾人提供适配选择。
“两大发展路径各有侧重。”黄宏伟建议,普通中职学校强化对残疾人的支持保障体系与社会融合机制,而特殊教育学校则加快推进学前至高中的十五年一贯制教育。在具体实践中,他建议学校结合残疾学生数量结构、当地政策支持、特教与职教体系及专业现状、产业结构、就业市场等因素综合施策。
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在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舞台上表演的舞蹈《凤凰》比方说,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在舞蹈领域实力雄厚,在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舞台上,21名听障学生以舞蹈《凤凰》震撼亮相后,不仅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艺术教育品牌,也为学生们未来进入文化艺术领域就业打下了基础。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两大发展路径的推进过程中,具体标准的完善仍需政策的细致考量与支持:如残疾学生的人均经费标准是否需根据当下教育成本、辅助器具需求等情况调整;残疾学生的类别差异是否也需要纳入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范围;在现有课程方案中,身心康复、社会认知等与残疾学生适应社会、融入职场密切相关的课程比重,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大;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在进入中职学校后,职业能力如何更高效地培养。《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一线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希望类似问题能够有更明晰的解答与指导。
此外,残疾人同样需要有一条看得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道路。残疾人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有多高,也关于教育质量的高低与就业空间的大小。
近年来,浙江省尝试完善残疾人职业教育中高职、本科一体贯通的“人才培养链”,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王韬介绍:“现在搭建了‘3+2’的培养模式,其中‘3’是在我们学校完成3年的中职学习,‘2’是学生在职高三年级下半学期经过考试合格后,可转至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完成2年的大专学习。这一模式为中职生提供了圆梦大学的宝贵机会。”据了解,截至2025年4月,浙江省已有11个地市特校开办了中高职一体化班,有百余名中职生进入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上学。
但考虑到教育资源发展的差异性与相对不均衡性,对我国多数特教学校而言,如何加强与知名残疾人高职院校的对接,开设残疾人大专、本科班等多元学历提升通道,还需持续发力。
走出校园:满足以就业为导向的现实需求
职业教育的落点在职业,最终目的是能够顺利就业。
近年来,多地在政府支持下,结合残疾人特点与市场需求,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出口方向,既涵盖按摩、厨师等传统领域,也拓展至电商、新媒体制作等互联网行业,同时定期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和展示交流活动,带动残疾人技能整体提升。
吉林省残疾人职业中等学校的直播课堂教学山东省济南特殊教育中心以中等职业教育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为切口,探索包括筑基期、精进期、立业期在内的“三阶递进”职业教育服务体系;湖南省残疾人职业教育研究指导中心推动建立残疾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丰富实践教学资源和实习就业岗位,探索就业辅导员参与智力和精神残疾学生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吉林省残疾人职业中等学校围绕汽车、医药康养、文化旅游、食品加工和互联网平台新经济,开发30余个校企合作单位,着力培育残疾人实习实训基地。
“推动普通职业院校更多招收残疾学生,结合市场用人需求开设更多适合残疾人学习的专业。”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调研组在赴吉林调研时,也提到要让更多残疾人能享受到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不过仍需注意的是,尽管各地在政策与学校教育中积极推动,但是考虑到就业面向为各类型企业,残疾学生在实习就业过程中的安全保障与成本问题仍需重点关注。
某残疾人职业教育学校工作人员向《华夏时报》记者坦言:“当前残疾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时,按要求,学校只能为学生提供统一的额度较低的实习险(16元,而且只保一个实习地),相对较低。”
此外,记者了解到,企业为了对冲风险,除缴纳社会保险外,有的还需要为其缴纳人身意外保险,所以对残疾职工的安置成本并不低。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度,保障残疾人安全稳定就业,依然是关键。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