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今年夏天,“养”葫芦、盘佛手柑成为社交平台上火出圈的新玩法。打皮、盘玩、改造……“从无到有”的养成体验,让Z世代的年轻人找到了颇具性价比的新乐趣。

《红楼梦》第四十回写到过佛手柑。贾母带着刘姥姥游览大观园,曹雪芹用诙谐幽默的笔调,写出底层的智慧,文人的雅趣,画面妙趣横生,热闹感拉满。十二金钗中林黛玉房间窗下案上设有笔砚,书架上放着满满的书;薛宝钗的房间如雪洞一般,一色顽器全无。探春的闺房就不一样,有米芾的画,颜真卿的墨宝,还有“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官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这应该是我第一次读到大佛手,即佛手柑。
佛手柑自宋代以来就备受世人青睐。文人雅士赏其形若纤指,香清若兰,常置于案头伴书墨。苏轼在杭州任职期间,慕名前往浙江金华北山观赏佛手,写下了“沁入诗脾清流环抱,香分佛果曲径通幽”的楹联,口口相传。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兰茂的《滇南本草》都着重于佛手柑形态和药用价值的描述。一致认为佛手柑味辛、甘,能理气疏肝。

在我读来,佛手似一双慈爱的手,能梳理人的情绪。沈复在《浮生六计》中追怀与妻子陈芸一起生活时的美好情景。芸娘称赞佛手是“香中君子”,其香气“只在有意无意间”,这对神仙眷侣对佛手十分珍爱,他们月下对饮,佛手佐茶,是雅致生活的一部分。
“香中君子”佛手柑早已深入我心。但一直没有下手购买,是因为居无定所,怕养护不了佛手柑,糟蹋了此等好物。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和人与物之间的缘分一样,可遇而不可求。
今年夏天,我在云南盘桓了近一个月,最后一周住在昆明呈贡区,昆明呈贡区斗南花市是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中心,夜市非常热闹。每天晚上我徜徉于千姿百态的花海中。

斗南花卉市场场内和场外都有不少佛手柑出售,户外摊位价格更亲民。在一个不起眼的摊位上,阿婆穿着洗旧了的黑色对襟上衣,缠青色圆形头饰,她摊位的佛手柑外形丰富奇特,大小不一,青黄各异,分裂出的手指,指形清晰舒展,一只只佛手或紧握或舒张,憨态可掬,似乎蕴含着无尽的禅意。我弯下腰,将脸凑近一枚有二十几个手指的佛手柑,闻到柑橘和青柠檬的木质清香,有点接近我家乡秋天晨雾中的文旦园气息。阿婆说,你可以拿在手里闻。但我怕扰了果品的清气,只俯身轻缓呼吸。就这样,在离开昆明的前一天晚上,我盘下了她摊位当天所有的佛手柑,称斤计价,15元一斤,价格只有花卉市场里的一半。

我不知道如何把它们带回,佛手柑有十几斤重,大的一只就近两斤。阿婆说,可以快递回去。我连忙问,“你能帮我快递吗?”阿婆拿出手机,拨通了一个电话,讲一些我听不懂的方言,然后把手机递给我,让我接听。话筒里传来一个年轻的男声:“你买的佛手柑是我在哀牢山采的,我妈妈负责卖。”说起哀牢山,我多了一份亲切感。为了看云阳梯田“上帝打翻的调色板”,我曾经和朋友们在哀牢山南部哈尼族人开的民宿住了三天三夜。哀牢山洁白的流云和若隐若现的山峦,如仙境般变化莫测,给我留下美好的记忆。这让我对出自哀牢山的佛手柑平添了一份情感。我连忙说谢谢,紧接着问:“能帮我把它们运到我家吗?”这些佛手长着虬曲嶙峋的手指,200个指尖都不止,如何确保搬运中不受损呢。“可以的,顺丰快递,冷链运输,会用定型泡沫箱和棉花等辅料把它们包好。”隔着手机,对方似乎能感知我的心思。“顺丰快递费算好后,我再发你。”

三天后,一大箱跨越千里的“雅趣”,完好无损地来到我家。在温柔的岁月里,我已安身立命,我已择地而居。它们是一眼千年的回味,是我书房的一份陪伴,一种宁静,我会尽心呵护它们,让芳香盘得绵长,再绵长……
(本文作者供图)
原标题:《夜读 | 叶青:盘一枚佛手柑》
栏目编辑:华心怡 文字编辑:华心怡 郭影
来源:作者: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