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央视财经】;
脑机接口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如今,正加速从实验室向产业化迈进。数据显示,预计到2027年,我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达到55.8亿元,增长率为20%。其技术链条覆盖生物医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电子工程等多个学科,因此也带动了多专业背景毕业生就业,专业人才缺口巨大。
在天津一家脑机接口的研发企业,工程师们正在做产品测试。刚刚入职不久的郝玉银告诉记者,由于脑机接口涉及的产业链很长,企业对不同专业、不同学历的人才需求都不小。

脑机接口软件设计工程师 郝玉银:我现在主要是做这种脑机产品的上位机软件开发,就是将采到的脑电信号用波形展示出来。我们公司有从本科到博士的人才,学历只是一方面,主要还是看个人能力。
相关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人才需求正快速增长。今明两年,尤其在脑机接口算法、脑机接口的软件开发、系统的应用开发这几个领域,招聘人数要翻倍。对芯片的人才,信号分析、信号处理、电生理信号算法模型的研究人员,需求量也比较大。

不仅成熟企业在加大引才力度,众多科创公司也在积极扩充团队。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夏雪莲,近期就入职到了一家主攻脑机接口医疗康复设备的创业公司。
夏雪莲表示,日常工作就是和医生、客户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实际落在产品中。比如说搜集一些临床需求,看看什么样的动作适合嵌入到产品中,然后设计相关具体的范式。

目前,我国已有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医院等数百家单位开展了脑机接口业务,专业人才缺口巨大。
选拔严 方式新 脑机接口人才培养进入“快车道”
随着脑机接口产业对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人才培养也进入了“快车道”。近年来,不少大学通过创新培养方式,为产业界提供人才支撑。

在天津大学医学院,脑机接口专业方向的学生们正在上一节“意念小球”的项目式课程。2024年,天津大学开设了全国首个脑机接口专业方向,入选学生均需要经过层层筛选。

天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生物学工程脑机接口专业方向学生 潘卓毅:二次选拔的时候,我们要先经过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笔试。我从小对大脑如何产生意识这个问题比较好奇,我还倾向于去做一些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多的是把这种技术能够真正向产业转化。

专业老师告诉记者,因为脑机接口融合多领域技术,学生除了要专业知识扎实,还要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创新思维,所以选拔比较严格。

天津大学脑机接口基层教研室副主任 王坤:我们更看重的是同学的内驱力。我们还允许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动化类的、人工智能类的、微电子类的和生物医学工程类的专业,所以同学们的就业出口非常广。

而在人才培养方式上,高校也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项目式课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在实践操作中积累经验。

天津大学医学院副院长 杨佳佳:我们培养的是生物或者说脑科学和信息领域融合的交叉型人才,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设置课程和课程体系的时候,要有机地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贯穿到一起,同时设置了弹性的、贯通的、长周期的一个培养模式。

除了培养在校生,高校与产业的互动也日益紧密。田野目前是一家脑机接口研发企业的技术总监,在工作了十多年后,通过联合培养项目重返校园深造。

脑机接口专业方向博士生 田野:有很多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一些科研场景和交流,我们其实也逐渐运用到公司自己的产品之中,已经孵化了一些消费级的产品。

目前,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高校均已设立脑机接口相关专业或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