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星报)
明日将迎来霜降,这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时节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此时大自然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阳气也开始潜藏。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之江院区中医内科时小红副主任中医师提醒,霜降养生,关键在于一个“敛”字,重在防寒、润燥、养阴、补气。
平补防燥 防秋寒
霜降饮食应遵循“减苦增甘”的原则,以温和、平补的食物为主,避免过于寒凉或辛辣,保护脾胃,同时抵御秋燥。
羊肉、牛肉、鸡肉有很好的温中益气作用;山药、红薯、土豆、芋头等能健脾益胃,补中气;花生、南瓜、栗子,都是此时的应季滋补佳品。时小红提醒,秋末天气干燥更为明显,易伤及肺阴,导致口干、咽干、皮肤干燥、便秘。梨、白萝卜、银耳、百合、莲藕等“白食”是极佳的润燥食材。要多喝温水,晨起喝一杯温水,可以有效补充身体水分,稀释血液,预防心血管疾病。
霜降过后,气温骤降, 保暖防寒,尤为关键。足部的保暖是重中之重。不要穿凉鞋或赤脚行走,睡前可用温水泡脚,并按摩脚底涌泉穴,以促进血液循环,温暖全身。注意腹部保暖可以预防寒气侵袭脾胃,避免腹痛、腹泻;膝关节、脖颈和背部也易受寒,损伤阳气,需要格外保护。
拔罐祛风湿 艾灸储阳气
霜降时节,寒气凝滞,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颈肩腰腿痛、畏寒肢冷等问题。此时运用中医技术,温通经络,扶助阳气,效果尤为显著。
拔罐可以祛风除湿,疏通气血,缓解肌肉紧张。如果出现颈肩僵硬、腰背酸痛,可在风门穴、肺俞穴、大椎穴及疼痛局部进行拔罐。时小红提醒,拔罐应由专业人士操作,拔罐后注意保暖,避免吹风受凉。
督脉灸是中医传统艾灸疗法的一种。适用于阳虚体质、易感冒和有顽固性寒湿痹痛的人群,督脉灸是霜降时节的“黄金疗法”。在背部督脉(脊柱)上铺上姜末、艾绒进行施灸,热力强大,能温通一身之阳气,被誉为“灸中之王”。进行一次督脉灸,犹如给身体注入一股暖流,为整个冬季储备充足的阳气。 据《浙江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