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熊德斌 刘欣雨
《经济工作必须统筹好几对重要关系》(2024年12月11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收录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文中强调,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作为党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的首位,是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等关系的基础,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
正确认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内涵。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有为政府是职能明确、权责清晰,能够对经济活动实施科学调控和有效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促进公平正义的政府形态。有效市场本质上是价格能够客观反映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并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把资源要素配置到最能发挥效率的领域和经营主体中,实现供给与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市场不会自然有效,尤其是资本、技术、数据等现代化要素需要相应的市场基础设施和规则,才能发挥对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与此同时供给并不会自然就转化为需求,受制于收入分配、物流成本等众多因素影响。因此,有为政府的内涵关键在于有效识别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过程中出现的价格扭曲、规则短缺、基础设施短板和供需不平衡等问题和矛盾,并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供给与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
政府积极有为促进市场有效发挥。经济是一个由供给和需求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一是政府积极改革,促进要素市场有效。土地要素必须坚持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的国家战略导向下,政府要积极有为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完善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等土地市场交易机制,构建跨区域的土地使用权交易规则和制度,提升市场对生产、生活用地的配置效率。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政府需要积极有为地推动多种类型的银行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让具有发展潜力和未来前景的经营主体能够在适宜的金融市场融资,实现加速发展。进一步深化劳动力和人力资本市场机制改革,规范工作制度防范内卷式竞争,避免“躺平”式浪费,让人才市场更加有效。二是政府因势利导宏观政策,推动供给与需求高水平均衡。需求是当前及未来一定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内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25年九大重点任务之首,就是要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之举,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的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地方政府积极有为抓落实增效能。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推进现代化建设是各级政府的重大政治责任。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增强贯彻落实的执行力才能提升落实政策的效能。要把握地方自身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困难、挑战和有利条件,结合中央部署有效细化、提高任务的精准性。做好中央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安排,做好地方财政支出强度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激活市场机制活力;积极把握货币政策机遇,坚持经济金融一盘棋思想,根据自身禀赋结构蕴含的比较优势谋划好产业发展和升级,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执行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促进政策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衔接协同,消除“中梗阻”,提高政策的整体效率。执行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才能有效化解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挑战,才能把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传递到各经营主体。通过抓落实大力提升政策实施的效能,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释放经营主体潜能,更好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