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高平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2023年2月7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讲话的主要部分,收录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文中强调,“为什么要强调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这是因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是新时代新征程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
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这一科学判断,植根于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壮阔实践,来源于坚定不移做好自己事情的果敢勇毅,成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其一,党的全面领导确保了我国经济发展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行。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通过制定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等制度安排,为经济把向掌舵,科学统筹14亿多人口大国的经济活动。其二,在党的全面领导下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综合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经济与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这种将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实践,充分验证了党的领导的制度效能。其三,党的全面领导为破解经济发展难题提供了根本保障。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的挑战,党中央作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战略决策,通过建立健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抵御重大风险挑战,确保各项经济政策落地见效。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更需强化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党的领导贯穿到经济工作全过程各领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根本政治保障。
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必须与时俱进地提升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这是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全面增强各方面本领,成为胜任新时代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其一,各级领导干部要准确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自觉将地区发展融入国家大局,在重大战略决策和政策实施中体现政治担当;要增强全局意识,做到既服务区域发展又贡献国家战略;要持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其二,加强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提升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专业化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学懂弄通运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更新与完善知识结构,熟练使用经济分析方法,深化理解经济运动过程,把准经济发展规律,回答好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要下沉一线加强调查研究,躬身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及时掌握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政策的制定符合实际客观经济规律与人民群众的意愿。其三,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法治化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各级领导干部在处理经济问题时,要确保在宪法法律范围内调控关系、规范行为,避免简单粗暴的行政干预;要自觉运用法治思维与方式进一步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风险,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不注重抓落实,不认真抓好落实,再好的规划和部署都会沦为空中楼阁。只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党中央作出的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才能得到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地落实。其一,不折不扣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决策意图。要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定位局部工作,统筹把握战略全局与战术聚焦;要深刻洞察内外形势演变,坚持底线思维与极限思维,锻造抵御重大风险挑战的政治定力;要于不确定中锚定确定性,顺境不骄、逆境不摇,以制度韧性应对风高浪急,以战略清醒保障行稳致远。其二,雷厉风行执行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部署举措。要兼具时效与精准,以“马上办”意识统筹时度效,杜绝拖延空转。保持定力与活力统一;要把握“先立后破”方法论,在思想、工作、机制、效果四维度闭环中实现稳中求进的实质转化。其三,求真务实铲除顽疾形成实事求是的新风正气。要破除机械执行桎梏,坚持“目标—效果”双导向推动本土化创新。以“四下基层”深化调研成果转化,以钉钉子精神知责履责、直面矛盾,确保政策精准落地。以“一事接着一事干”的韧劲贯通顶层设计与实践成效,实现战略蓝图与群众获得感的统一。其四,敢作善为调动领导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党员干部要发扬斗争精神与实干品格,以“抓铁有痕”的韧劲、“剑锋所指”的魄力,精准破解堵点与难点;要主动深入矛盾一线化解难题,推动政策话语转化为实践行动,带领群众攻坚克难,在落实中锤炼政治执行力与攻坚效能。
(作者单位:重庆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