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威海的一位小米车主发视频显示,其停放在店门口的车辆,突然自动启动并驶离现场。这一事件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关注,并以“车子自己开走”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
10月3日晚间,针对近日网传 “小米汽车突然自己开走” 相关视频,小米公司发言人回应称,公司高度重视该事件,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组展开调查并和用户协同核实。双方通过用户授权的手机APP操作日志、车辆数据等逐一核实,得出统一结论“车辆后台数据和iPhone 15 Pro Max操作日志、响应时间、车辆泊出指令均能匹配,排除车辆质量问题”。
据披露的调查细节,小米公司在调查过程中征得用户同意后,获得了车辆后台数据授权和拥有车控权限的两部手机端操作日志(两部手机分别是女车主的iPhone 16 Pro和男车主的iPhone 15 Pro Max,对应设备型号标识符分别为iPhone 17,1与iPhone 16,2)。
车辆后台数据显示,在用户描述的时间窗口中,车辆收到iPhone 15 Pro Max发出的泊车辅助指令,导致车辆激活泊车辅助功能(激活条件是车辆要在手机蓝牙连接近距离之内),并启动泊出车位。
“针对用户反馈与线上客服沟通时,称是一台iPhone 16发出泊车辅助指令。经核实,线上客服在与用户沟通过程中将设备型号标识符(iPhone 16,2)与对应设备型号(iPhone 15 Pro Max)混淆,导致用户错误理解,传递了不准确的信息造成一系列误会,我们对此表示歉意,并将在后续服务过程中不断改善。”小米公司表示。
10月3日,港股整体走势疲软,小米集团股价收跌1.43%,报55港元/股,最新市值14315亿港元。
而在9月19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管局公告,小米汽车决定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共计116887辆。本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在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开启的某些情况下,对极端特殊场景的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若驾驶员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增加碰撞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小米汽车将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升级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
公开资料显示,小米SU7于2024年4月上市交付,是小米汽车推出的首款车型。7月初,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曾透露小米SU7累计交付量已接近30万辆。
这是小米汽车成立后第二次启动大规模召回。2025年1月,小米曾因自动泊车功能存在误判风险,召回超过3万辆SU7车型,同样通过OTA方式完成修复。当时的背景之一是,有车主反映小米汽车SU7标准版“自动泊车”功能出现故障造成不同程度的撞击、剐蹭损伤。
小米集团2025年中期报告显示,小米汽车毛利率远超预期。二季度,汽车业务相关的毛利率已经达到了26.4%,经营亏损收窄至仅3亿元。小米汽车副总裁卢伟冰表示,小米汽车下半年有望实现单季度盈利。
众多投资机构依然看好小米集团的市场前景。彭博终端汇总的54名分析师中,49名分析师给予“买进”评级,其中德意志银行分析师王斌给出了77港元的目标价,较当前股价高40%。
起家于智能手机的小米正尽可能快地提升电动汽车产能,以满足超出预期的需求。10月1日,小米汽车发布的交付数据显示,9月小米汽车交付量首次突破了4万辆。
分析师关注小米能否顺利完成产能爬坡,这将决定小米在中国白热化的汽车市场中的竞争力。多功能运动车YU7当前的生产速度略快于小米首款电动车型SU7,生产首批10万辆SU7用时230天。由于车身更大、结构更复杂,YU7的组装时间可能也更长。小米汽车App显示,如果近期下单,YU7预计交付周期为45至48周,较8月预计的56至59周有所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