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西部陆海新通道与数字贸易协同发展的研究


(来源:黑龙江日报)

转自:黑龙江日报

□刘婷婷 赵书涵

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连接内陆与海洋的重要物流通道,通过铁海联运、国际铁路联运、跨境公路运输等多种方式,将中国西部地区与东盟国家紧密相连。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贸易正成为全球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而西部陆海新通道与数字贸易的协同发展将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贸易发展潜力。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与数字贸易协同发展的物质基础。相关部门应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依托数字技术构建复合型网络体系,针对性解决跨区域数据互通难题。构建立体化交通网络。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铁路重点项目建设,打通干线铁路缺失路段,并对老旧路段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升主通道运输能力;加快境内公路干线联通,推动跨境公路修建,提升公路物流的覆盖率;加快建设平路运河,将其与内河及海洋航线相连通,提高港口运输及协作能力;建设西部国际航空货物枢纽、物流港,打造高效快捷的空中走廊。构建以铁海联运班列、国际铁路班列、跨境公路班车为主,公铁联运、海公铁联运、公海联运为辅的物流新体系,并积极布局新通道沿线物流园、物流基地、物流枢纽建设,同步建立集装箱装卸点、海外仓、集散中心,提高物流运输效率。重大工程智慧化建设。在重大项目规划阶段,高精度地理信息系统及BIM技术能够通过方案比对、路线优化,提前规避地质风险;在建设阶段,工程全线部署的智能传感器可对堤岸、山坡、水流、水质等进行监控,并同步将施工状况映射在数字模型中,实现了项目工程的透明化管理。同时,智能调度平台可根据施工原料匹配最优的调配方案,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技术赋能通道数智升级,激发数字贸易市场活力。技术赋能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实现智能化运行的核心。通过数智化手段对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模式进行优化调整,不仅实现了效率及质量的提升,更催生了新的发展生态,为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能。打造“数智化”供应链。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于西部陆海新通道,借助智能感知设备、一码通技术打通物流运输之间的数据孤岛,实现物流信息的全流程可视化处理,确保物流运输的高效安全;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发“一单制”数字提单,推动数字贸易实现全链追溯及综合管理;应用新能源卡车、无人机、北斗导航集装箱等,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及稳定性;引进智能算法统筹协调通路沿线交通节点,并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可视化陆海新通道,为物流运输决策制定提供支持。物流节点的智慧化升级。在关键城市建设内陆无水港、国际物流枢纽园区,配备冷链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大型的西北港湾、自动化码头,增强其与国际航运的对接能力;整合港口、海关、海事等数据构建智慧港口,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通关服务。引进自动化轨道吊、无人集卡、智能叉车等自动化设备,实现不间断作用;引入人工智能算法预测货物流量及到港高峰期,自动化生成最佳装配方案。

积极培育数字贸易人才,满足通道建设人才需求。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与运营离不开高水平的数字贸易人才。应加强专业人才培育,促使人才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实践技能,全面提升数字素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加强专业人才教育与培训。高校应面向西部陆海新通道人才需求,增设“区域一体化管理”“外贸谈判”“数字营销”等课程;基于问卷调查了解岗位人才要求及标准,确定课程目标及重点,设计模块化课程体系,帮助学生了解西部陆海新通道最新发展状况及技能要求。在专业实践课程中,增加沙盘演练、软件操作、设备实操等内容,并为学生提供企业进修机会,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东盟国家高校、企业合作,从外贸人才需求入手构建多方参与的校企协同育人体系,在人才培养形式、评价体系、产教融合等方面达成一致。组织数字贸易专业学生开展海外实习实践活动,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对外贸进出口流程、数字软件操作、沿线国家风土人情等进行深入认知。举办国际交流研讨会,与行业专家学者交流,深化对新通道数字贸易、物流、技术交流等前沿知识的理解,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案。

尽管西部陆海新通道与数字贸易的协同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依然面临数字鸿沟、信息安全风险、标准差异等问题。未来,应持续加强国际合作,提升通道沿线数字化水平,并加强数字技术的推广应用,在两者的深度融合下开创西部经济发展新格局。

本文系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西部陆海新通道与数字贸易协同发展的实现条件与作用机制研究”(批准号:KJQN202301139);重庆市社科类规划项目“西部金融中心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治理研究”(批准号:2024NDQN040);重庆市教委项目“重庆不同所有制企业创新优势比较与融合研究”(批准号:25SKGH195)。

(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