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交通线激活的同城效应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姣

      9月29日,轨道交通资阳线开通一周年。记者从成都成资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获悉,一年来该线路累计客运量超过1100万人次,日均客运量保持在3万人次以上,最高单日客运量达到7.62万人次。

      作为四川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线路,资阳线让成资“如居一城”逐渐从愿景走向现实。从“双城记”到“同城化”,这条线路为资阳带来怎样的变化?

    早晚高峰通勤客流占比八成

      每日在成都和资阳之间跨城通勤,已成为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员工付雪梅的日常。

      像付雪梅这样每日跨城通勤的上班族不在少数。数据显示,资阳线早晚高峰客流高度集中,通勤客流占比高达80%,连接18号线、19号线的福田站成为全线客流量最大的站点。在成都成资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杨看来,轨道交通已重构成资的跨城通勤方式,显著提升两地群众的出行效率。

      资阳线方便的不只是通勤。9月20日晚,“川超”揭幕战在成都双流体育中心打响。串联起资阳与成都的轨道交通资阳线,凭借高效便捷的通行体验,成为不少球迷前往观赛的首选交通方式。

      轨道交通资阳线已深度融入成都、资阳两地群众的日常生活,成为群众出行的热门选择。去年国庆期间,该线路首次迎接假期大客流,累计客运量达25.68万人次;今年春运期间,累计客运量达73.40万人次;今年“五一”假期,累计客运量达24.08万人次、日均客运量达4.82万人次。

    成资400余户企业相互协作配套

      9月5日,星河动力位于资阳的新一代固体飞行器研发生产基地制造并总装的第三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实现“资阳造”火箭“三发三捷”。这份成绩背后,离不开 一群“新资阳人”的默默付出。

      四川星河动力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品是其中一员。2023年2月,他随团队从北京来到资阳,成为这座城市的新成员。两年多来,崔品频繁往返于两地:周一晚上从北京飞抵资阳,周五再返回北京。“现在去机场,我基本上都坐地铁。”崔品表示,资阳线开通后,跨城通勤确实方便了许多。而让崔品感触最深的,是这条线路对高端人才的吸引效应。他透露,团队现有的20多人中,约三分之一是家住成都、工作在资阳,还有4人是从其他分公司主动选择来资阳发展的。

      轨道交通不仅改变出行方式,更有助于汇聚人流、物流和资金流。

      在位于资阳临空经济区的四川越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一台台“资阳造”服务陆续下线。该公司生产部部长肖杰介绍,公司深耕全自主服务机器人领域,采用“研发+基地”模式,研发在成都、生产在资阳。

      早在2020年,资阳与成都共同建立全省首个跨区域协同创新中心——成资协同创新中心,促进“成都研发、资阳转化,成都转移、资阳承接”。资阳市同城化发展工作局总规划师冷玲玲介绍,通过推进“研发+转化”“总部+基地”等产业分工模式深入实践,成资两地400余户企业相互协作配套,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日益清晰和完善。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