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银行频获大股东增持 多元股东结构再优化


  9月28日,发布公告披露大股东法国巴黎银行(QFII)于9月22日至26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以自有资金增持该行股份108,093,950股,占总股本的0.87%。此次增持后,法国巴黎银行及其QFII合计持股比例由16.14%上升至17.02%。公告明确指出,本次权益变动不触及强制要约收购,亦未违反相关承诺或计划。

  本次增持是外资股东对南京银行长期价值判断的一次实质性表达。作为该行主要战略投资者之一,法国巴黎银行近年来持续通过QFII渠道增持,反映出其对中国区域性银行基本面稳定性和区域经济韧性的认可。在当前资本市场波动加剧、部分金融机构面临转型压力的背景下,此类明确且连续的增持动作具有较强的信号意义。它不仅体现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金融资产配置的审慎乐观态度,也为市场观察区域性银行估值修复提供了重要参考坐标。

  今年以来,南京银行已先后发布多份股东权益变动公告,显示包括法国巴黎银行、、紫金投资集团及其关联方在内的多家主要股东,均在不同时间段内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股份。这些增持行为均明确表示基于对南京银行未来发展的信心与价值成长的认可,且资金来源均为自有资金,不涉及杠杆。

  外资股东持续布局

  根据南京银行9月28日发布的公告,法国巴黎银行(QFII)在9月完成了一轮集中增持,累计买入逾1.08亿股。尽管单次增幅为0.87%,但叠加原有持股,使其与法国巴黎银行合计持股达到17.02%,进一步巩固了作为战略投资者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法国巴黎银行本身并未发生持股变动,全部增持行为由其QFII账户执行,表明其通过合规通道灵活调整持仓结构。

  法国巴黎银行体系对南京银行的持股呈现渐进式上升趋势。从历史数据看,其持股比例多次跨越关键节点,显示出明确的战略持有意图。此次增持发生在三季度末,正值上市公司业绩披露周期结束之后,可能基于对南京银行业绩表现和资产质量的综合评估。由于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且声明不涉及表决权委托或受限安排,说明其增持目的在于长期持有而非短期交易。

  公告明确指出本次变动未违反《证券法》及《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也未触发强制要约收购条件。这表明整个过程符合监管要求,属于市场化、合规化的资本运作行为。对于南京银行而言,核心外资股东的持续加仓,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股权结构的稳定性,并对外传递出积极的治理预期。

  多元股东协同增持

  除法国巴黎银行外,南京银行的其他重要股东也在2025年相继增持。其中,南京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自2025年7月起分阶段增持,持股比例由8.94%逐步提升至9.99%,几乎触及举牌线。该公司两次披露增持进展,分别在8月和9月完成,累计增持超过1.3亿股,显示出对南京银行未来发展的坚定支持。

  另一重要变动来自江苏省属企业体系内的股权划转。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于9月11日完成对全资子公司江苏云杉资本所持4.02%股份的无偿划转。虽然此次变动属于一致行动人之间的内部重组,不改变合计持股比例,但将分散持有的股份集中至母公司名下,有助于优化股权管理结构,提升决策效率。划转完成后,江苏交控直接持股比例升至14.01%,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主要股东的地位。

  紫金投资集团及其控股子公司紫金信托也在同期实施增持。截至9月10日,二者合计持股比例由12.56%增至13.02%。紫金信托作为执行主体,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增持约5678万股。这类由地方国有资本主导的增持行为,通常被视为对本地法人银行稳健运营的认可,同时也体现了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支持力度的延续性。

  从资本动向看区域银行价值重构

  南京银行在2025年迎来多轮股东层面的积极调整。无论是外资战略投资者的持续加码,还是地方国资平台的主动增持,抑或是内部股权结构的优化整合,均显示出一个共同趋势:核心股东正在强化对该行的所有权地位和长期承诺。

  这种集体性增持行为的背后,既有对公司基本面的考量,也可能包含对未来金融格局演变的战略预判。区域性银行近年来普遍面临净息差收窄、风险化解压力加大等挑战,但头部城商行凭借良好的区域经济依托、审慎的风险管理和相对透明的公司治理,逐渐赢得长期资本的青睐。南京银行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业务聚焦本地实体经济,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为其吸引了包括QFII在内的多元化投资者群体。

  更重要的是,这些股东行动大多强调“自有资金”和“不减持承诺”,体现出非投机性的持有特征。在资本市场情绪易受短期因素扰动的环境下,此类资本流入尤为珍贵,更是一种信任投票。

  资本市场的每一次股权变动都是一次价值判断的公开表达。当多个重要股东在相近时间内采取相似行动,其叠加效应远超单一事件本身。南京银行股东增持,既反映了不同资本对中国区域性金融资产的信心重建,也揭示了在复杂经济环境下,优质金融机构正成为长期资金的“压舱石”。

  当前,金融市场对银行股的估值逻辑正在经历一场静默的变迁:从关注短期的盈利波动,转向更为看重客户基础、区域经济定位、资产质量,以及公司治理等长期结构性优势。南京银行所展现出的股东结构稳定性和资本向心力,恰恰成为了这种稀缺价值的体现。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