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亚荣 记者 李配亮)“无人机、篮球、管乐……学校的课后服务每天不重样,孩子学业没落下,笑容也更灿烂了!”云南省禄丰市龙源学校一名学生家长的话,道出了当地家庭对课后服务的真切感受。
禄丰市通过系统重塑与创新实践课后服务,实现参与学校100%覆盖,学生参与率达99.6%。各校落实“一校一案”,有效整合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体育协会等资源,构建起科技创新、艺术体验、体育健康、文化传承四大类50余种社团活动体系。
一批特色课程逐步落地。城南小学投入210万元建成楚雄州首个校内恒温游泳馆,将游泳设为“必修课”,近800名学生掌握游泳技能;金山镇小学打造“田间+生活”双轨劳动课堂;彩云、仁兴等乡镇学校将民族乐器、剪纸等非遗项目融入课程。课后服务正从“全面覆盖”向“优质特色”迈进。
保障机制持续完善。禄丰市出台《课后服务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建立“财政补助+服务性收费”双轨模式:农村学校由财政每年投入500余万元兜底保障;城市学校按自愿、非营利原则收费,实行“多退少不补”。各校收费方案经教育、发改部门联合审核,经费使用推行“工作量补助+绩效考核”分配模型,确保收支透明、运转可持续。
师资建设双向发力。禄丰市构建“校内提质+校外引优”机制,在校内通过教研组建设、专项培训将课后服务纳入绩效与职称评定,激发教师积极性;在校外建立“白名单”,引入退役运动员、非遗传承人等专业人才80余人,弥补师资短板。全市累计培训教师1800余人次,夯实育人基础。
原标题:云南禄丰市:课后服务从“管好”到“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