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11月18日晚,合肥市庐剧院创排的新编庐剧《铁面无私》作为第24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天空”惠民演出亮相兰心大戏院。这部由合肥演艺集团出品的庐剧,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申城秋夜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观众张阿姨说:“老早在安徽插队的时候听当地老乡说起过庐剧,但从来没看过,没想到今天能在上海看到。”

庐剧原名“倒七戏”,在皖西大别山山歌、合肥门歌、巢湖民歌以及淮河花灯歌舞基础上,吸收锣鼓书、端公戏、嗨子戏唱腔发展而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庐剧唱腔丰富,分主调与花腔两大类。表演上,以朴素真实又接地气的风格贴近生活。
《铁面无私》从包公嫂娘的视角切入,展现亲情与法理的碰撞。尤其是当崔三娘在面对侄子包勉犯罪时,内心的痛苦与挣扎通过演员的水袖、身段和唱腔全方位呈现,紧紧抓住观众的心。导演翁国生表示:“包公嫂娘含辛茹苦养大包公和包勉,却要面对包勉犯罪、包公执法的残酷现实,这种情感冲突增强了戏剧张力。”

此外,该剧在保留庐剧传统悲怆唱腔的基础上,融入了多种艺术手法。“以鞭代驴”的传统写意技巧,让观众通过演员的动作就能联想到场景。而长水袖舞动外化人物内心,增强表现力;还有轻喜剧元素的融入,形成悲喜交加的独特风格 ,吸引年轻观众。”
在剧中饰演嫂娘崔三娘的是合肥市庐剧院院长段婷婷。她说:“能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上展示庐剧是我的荣幸,也是庐剧走向更广阔天地的契机。”为演好这个角色,她做了很多艺术尝试,如在表演中融入花衫、青衣、刀马旦的身法,希望能让崔三娘这个角色立体鲜活起来。回忆起排练时的艰辛,她心有余悸却无怨无悔:“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腔都经过无数次打磨,尤其是那些高难度的水袖动作和情感爆发的唱段,常常练得嗓子沙哑、浑身酸痛,但为了呈现出最好的效果,一切都值得。”

从包公故里到黄浦江畔,此次新编庐剧《铁面无私》的成功演出,不仅是一场艺术的交流,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合肥演艺集团董事长赵斌表示这是合肥市庐剧院原创剧目首次登上国际艺术节舞台,“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出更多精品剧目,让庐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原标题:《从包公故里到黄浦江畔,庐剧首登艺术节舞台献演《铁面无私》》
栏目编辑:黄永顺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