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冉景丞查看草海水生植物恢复情况。

草海的水草一年比一年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林元 摄影报道
“草海就像一个大病初愈的病人,身体仍然脆弱。”贵州师范大学教授夏品华坦言,虽然草海水生态恢复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草海湿地水生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及驱动机制、草海生态水位需求、水质与水生植被耦合关系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这些研究不仅是生态保护的核心任务,更是为铁腕守护草海划定的生态底线——只有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才能避免发展中盲目开发导致生态遭到破坏,让保护成果真正为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最新监测结果显示,草海沉水植物的平均盖度为72%。“我将这个归功于:人努力,天帮忙。”贵州省林科院院长冉景丞说,今年草海水草恢复得益于去年的低水位2171.1米,比平均水位要低0.6米,低水位促进了浅水区域水草大面积恢复,意义有三:第一促进光合作用;第二能够消减浅水区水浪势能,形成自然降势;第三能够阻隔大鱼进入浅水区。
冉景丞进一步解释,因为今年正好处于草海水草恢复的窗口期,湖下底泥里面的种子库一般有3到5年的生命力,还具有生长发芽的能力。如果错过了这个窗口期,以后水草恢复就会非常困难。草海水草恢复从2021年开始,今年是最后一年。
目前草海水草的主要优势物种为轮藻,轮藻在整个湖区均有分布,湖区北部浅水区、中上游以及水深0-1.2米的区域恢复最为明显。
贵州省林科院的科研助理涂声蕾说,轮藻被视为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先锋植物,轮藻出现说明水质在变好,但如果只关注轮藻,可能误以为生态恢复已完成,实际上整个生态系统尚未成熟。对此,冉景丞解释,轮藻对环境波动过于敏感,比如一场暴雨带来的径流导致水体短暂浑浊或营养盐输入增加,就可能使轮藻群落迅速崩溃、消失,要实时监测情况并加以科学调控。
“生态真正恢复的标志,还是要更多穗花狐尾藻、篦齿眼子菜等高等水生植物的出现,这样才能形成更持久、结构更复杂的栖息地。”涂声蕾说。
冉景丞认为,草海今天面临的问题是对人的考验,也是对水鸟们的考验,保护区管理是一个生态大课题,并不是要将人类驱逐出去,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科学地面对事实,用科学的方法实现有效管理。管理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若是生态系统崩溃了,损失的不仅是国家财产、地方发展前途,更会损害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水下,草原蔓延;水上,候鸟归来。这颗“高原明珠”正在重新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