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3110米的山巅之上,湛蓝色光伏板在高原阳光下熠熠生辉,静静汇聚着自然能量;山腰间,一片迷迭香随风摇曳;特色臭参的独特香气萦绕在微风中。
11月12日,昆明市融媒体中心“乡村振兴蹲点”调研组循着蜿蜒山路深入寻甸县金源乡小村村,看产业、访民情、话振兴,触摸乡村振兴的强劲脉搏。
多元产业破困局 激活振兴新动能
“咱小村村,最大的村情就是‘山’。”村党总支书记高兴发的话点出了村庄发展的核心困境:最大高差1310米,山体坡度多在31度以上,地质灾害频发,曾让这里举步维艰。但小村人从未低头,345亩烤烟、313亩臭参、400余亩迷迭香是土地里的“绿色银行”,436头肉牛、1237只山羊是山坡上的“移动资产”,更有1199名劳动力远赴他乡,用打工收入撑起家庭希望。
在有限的土地上,400余亩迷迭香格外亮眼,它以高于传统农作物的收益成为村里新的“绿色引擎”。全村1354名劳动力中,1199人选择转移就业,而臭参加工厂和迷迭香加工厂带动农户110户,帮助500余人实现“家门口” 就业,为家庭提供稳定收入。
“别看这些板子安安静静,它们可是我们村集体的‘阳光存折’。”驻村队员赵伟介绍时眼里闪着光。从2019年首个光伏项目落地,到2024年牛犊繁育基地光伏项目并网,小村村已建成5个光伏项目。截至今年8月,仅光伏发电就为村集体带来8.4万元稳定收入,曾经制约发展的大山,如今变成了“阳光金山”。
臭参是小村村产业版图中与光伏并重的“宝贝”。2024年,高兴发从邻县引进试种,因其收益远超传统作物,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种植户也越来越多。但分散种植、加工粗放、销路狭窄的问题,一度让这颗“深山瑰宝”陷入“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困境。转机来自多方合力:2020年,在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帮扶下,小村臭参加工基地建成,标准化厂房大幅提升了臭参品质。“通过媒体宣传,现在有不少客户主动找上门。”种植户的话道出了变化,如今臭参产业每年为村集体增收4.3万元,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
精准帮扶暖民心 织密民生守护网
“精准”是小村村民生帮扶的关键词,而这份精准,离不开帮扶人员的深耕与机制的健全。今年是赵伟驻村的第八年,他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各家住房、饮水、收入变动,连监测户付声友家山羊的产崽情况都了然于心——他早已从“外乡人”变成了村民信赖的“小赵”。
在医疗保障上,全村2025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245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缴费率100%,为村民筑牢健康防线;此次调研随行的惠民义诊,更将贴心服务直接送到村民家门口。
教育与就业帮扶同样细致:“雨露计划”为30名学子发放6.85万元补助,照亮52名大学生的求学路;7个公益性岗位让无法外出的脱贫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28户村民通过130万元小额信贷,顺利启动自家的产业项目。
“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小村的日子一定越过越有奔头。”高兴发的话在山间回响,道出小村村人的共同信念。如今,山巅光伏闪耀,山间臭参飘香,迷迭香郁郁葱葱,小村村的日子正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更有奔头的明天。在乡村振兴的“赶考路”上,小村村正用坚韧与实干,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答卷。 记者雷晴 罗昆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