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心赏秋地图再“上新”


  进入11月,城市副中心的绚烂秋色被市民游客收录进镜头。城市街头、公园内外、运河两岸,处处可见斑斓色彩,整座城市像是打开了“多巴胺调色盘”。过去,通州秋色不算丰富,老通州人掰着手指就能数出西海子公园等几个赏秋点。如今,随着城市副中心的快速发展和“全域花园城市”的建设,整个区域逐渐变成一座大花园。今年以来,随着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开放,云景东路花园式示范街区亮相,宋庄蓄滞洪区二期开门迎客——城市副中心在这个金秋迎来多处新景致。通州人赏秋不必再跑到中心城区,家门口就有最美秋色。

宋庄蓄滞洪区二期近日开放,浓郁秋色引市民流连。 本报记者 白继开 摄宋庄蓄滞洪区二期近日开放,浓郁秋色引市民流连。 本报记者 白继开 摄

  湿地公园吸引观鸟爱好者

  城市副中心温榆河北关闸以北约7公里处,宋庄蓄滞洪区二期近日正式开放。昔日的砂石荒地蝶变成重要水利设施,如今更成为通州市民品味秋韵的新景点。

  登上西入口主山“四季之廊”远眺,黄红交织的秋色尽收眼底。在“碧桐夕照”景观处,夕阳为梧桐叶镶上一层灵动的金边,吸引众多市民驻足拍照。

  常来这里跑步的小宋,将这片湿地公园的秋韵概括为“芦花飞雪、秋水长天”。阳光下,大片的芦苇荡泛着金黄,毛茸茸的芦花在微风中摇曳,逆光看去,如梦似幻。绵延的水面映照着澄澈的蓝天,构成一幅开阔而宁静的画面。“不过这份宁静并不空洞,而是充满了自然的韵律和生命的细节。在芦苇荡中静静地站一会儿,闭上眼睛做几次深呼吸,接纳这份由芦苇、秋风与阳光共同编织的宁静,像是完成了一场心灵的沐浴。”小宋说。

  这里也是观鸟爱好者的圣地。前段时间,爱鸟汇组织“一日观鸟记录”活动,吸引80余名爱好者参与,共记录到106种鸟类。爱鸟汇相关负责人介绍,秋天的宋庄蓄滞洪区二期芦苇摇曳、碧波荡漾,常见金翅雀、燕雀、云雀成群飞过,还能零星观测到燕隼、雀鹰、红隼,甚至还发现了靴隼雕。“这里少有干扰,食物丰富,生态优良,是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绝佳去处。”

  路县故城遗址公园花海绚烂

  对于通州秋色,历代不少文人都有精彩描绘。这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清代诗人王维珍留下的《古塔凌云》,诗曰:“云光水色潞河秋,满径槐花感旧游。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诗中描绘的潞河(今北运河)秋日意境,如今在新开放的路县故城遗址公园中得以延续。

  上周六,家住宋庄的彭楠又带着孩子到路县故城遗址公园遛弯。遗址边的秋日花海,她还是头一次见到,美得出乎意料。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外,狼尾草、细叶芒等植物随风摇曳,勾勒出原生态的秋日画卷,自然野趣与人文建筑巧妙结合。穿过城墙遗址,视野更是开阔起来,紫菀花、山桃草绵延百米,连成了粉紫色的花海。汉代城墙遗址与秋色交融,展现出“考古现场中的自然景观”的独特魅力。

  “一进园就像和秋天撞了个满怀。”彭楠感叹,“金黄的树叶簌簌落在草坪上,踩上去沙沙作响,特别治愈。”她在长椅上小坐,感受透过枝桠的阳光和拂面的微风,享受秋日独有的静谧。“逛了半天,身心都放松了,工作和带娃的疲惫一扫而空。”

  花园街区秋色亮丽

  更多秋色,其实正藏在副中心居民的家门口,只要用心发现,处处皆是风景。不久前,梨园街道云景东路的花园式街区建成开放,为周边居民家门口增添了一抹亮丽秋色。

  街区在保留原有乔木骨架的基础上,增加了彩叶豆梨、杜梨等蔷薇科花灌木。霜降后,植物叶片渐次转化为绚烂的赤红与橙黄,共同勾勒出一条以暖金与赭红为主色调的秋景大道。

  蜿蜒小径旁,局部点缀的细叶芒、小兔子狼尾草与花叶芒等观赏草,此时正值最佳观赏期。银白、粉金的羽状花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随风起伏如波,为秋日画卷注入了几分灵动与野趣。漫步其中,人们可尽享“云景寻芳”的诗意时光。

  “云景东路的变化真的很大。”家住梨园的刘丽新说,“以前人行道窄,绿化带景观单一,我们都习惯去别处逛公园。现在家门口的绿化带改成了小花园,不仅方便散步,孩子放学后也有地方安全玩耍。这样美观又实用的花园街区,希望以后越来越多。”本报记者 孙云柯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