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日报)
转自:廊坊日报
因为工作原因,小张搬来到这个城市。入住的小区不是很新,一些楼的外墙上爬满了青藤,其间夹杂着一些小花儿,随风微动,显出几分古意和温馨。
楼门前,常有一些老人搬了小凳,坐在那里闲话。彼此间称呼,往往不提名姓,只道“老孙”“王爷爷”“李奶奶”,光阴里一派幸福的气象。
刚刚搬来,小张和邻居起初是生分的。每日早出晚归,偶尔在楼道碰见,不过点点头,算是招呼。他们看小张的眼神,既无欢迎,亦无排斥,只是淡淡的,仿佛在看一片原野里一棵新栽的树——多了不嫌多,少了也不觉少。小张想,这倒也好,彼此留些余地,省却许多无谓的周旋。
当然,人既聚居,便自然生出些瓜葛,好的坏的,皆不可免。变化始于小张对门的赵大爷家要翻新厨房和厕所。电钻之声便如巨兽咆哮,自早至晚,不绝于耳。小张本也不是娇气的人,但连续数日,竟被吵得心神不宁。周日的清晨,锤击声又起,小张终于按捺不住,披衣敲门,欲要理论。
赵大爷开了门,脸上还带着歉意,未等小张开口,便连声道歉:“对不住,对不住,工人来得早了些,吵到大家了。”他身后,一个白发老太太颤巍巍端来茶水,慢慢挪着小碎步,双手捧杯,眼中满是恳切:“小伙子,喝口茶,马上就完,马上就完。”小张满腔怒火,顿时消了一半。
这时,楼下上来一个三十多来岁的女同志,齐耳的短发,笑着对小张道:“肯定影响大家休息了。邻里邻居的,您多担待点。听说您是搞设计的,回头有些事情还想让您帮忙呢!”然后转头对赵大爷说,“这么早就干活了?赵大爷,跟施工的师傅说一下,以后早上八点再开工,晚上六点前一定要收工,中午也停一下,您看行不行?”赵大爷连连点头,如蒙大赦。
聊天中,小张知道那女同志是居委会的王主任,也知道了赵大爷的妻子去得早,赵大爷的儿子在外地工作,他便独自照顾岳母已有十几年。最近岳母的身体愈加不如从前,此次装修,便是为了将厨房和厕所改造成老人能使用的高度,添加一些扶手什么的。
下午,居委会打来电话,说请小张去聊聊,小张纳闷,居委会竟然对自己的电话和职业等情况这么熟悉。走进居委会,会议室的墙上挂满了各种锦旗和奖状,周日仍在工作的几个居委会的同志,说话那样和颜悦色,对来办事的居民也是做事极有章法。王主任招呼小张坐下,随手拿出一个小本本,小张扫了一眼,那本子上面记满了文字,王主任笑道:“社区事情多,只靠脑子记不住,只能记在本子上,谁家有什么困难,解决一件勾一件。张师傅您是搞设计的,最近咱小区改造提升,想让您这专业人士给把把关,就算做个顾问!”
后来,居委会只要召开有关社区改造提升的工作会,只要时间允许,社区都会邀请小张参加,也听取了他的很多建议。但社区改造之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光是花坛种什么花,就争论了许久。老人们要种月季,说好看又好养;年轻人要种薰衣草,说浪漫时尚;有孩子的家长则要求留出空地,方便孩子玩耍。每次开会,都吵吵嚷嚷,难以统一。小张忽然想到王主任曾经说的那句话:“这个方案就等时机成熟才能拿出来。”众人传阅方案,争吵声渐渐平息。最后表决时,大多数人都投了赞成票。看着表决结果,王主任向小张招招手笑道:“这还是咱社区新来的住户张工程师的设计呢!张工程师站起来让大家认识一下。”在居民们的掌声里,小张慌忙站起来,脸微微有些红:“社区是大家的家,这是我应该做的。感谢居委会的同志们才对。”
改造工程启动那天,颇有些仪式感。王主任找来红绸子,让小区里最年长的李爷爷和最小的宝宝一起剪彩。挖掘机第一铲土落下时,大家都鼓起掌来。小张站在人群中,忽然觉得这吵闹的施工声那样动听。
工程期间,发生了意外。赵大爷的岳母不小心摔了一跤,住院了。王主任知道后,立即在居委会门口小黑板上写了通知,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轮流去医院帮忙。更让小张惊讶的是,前些日子因为赵大爷家装修与赵大爷吵过架的几户人家,竟然最先报名。
小张也报了名,轮到小张休息日去帮着赵大爷陪护时,赵大爷的岳母突然握住小张的手:“小伙子,谢谢你啊!咱们那小区,真是好地方,你们年轻人别搬走……”小张一时语塞,只能把头点了又点。
一个月后,小区改造基本完工。新花坛里,月季和薰衣草分区而种,相得益彰;停车位规划整齐,再不见往日乱停乱放;儿童区内,孩子们欢笑着荡秋千。最妙的是,那些老树全都保留了下来,在居民常聚集聊天的地方添了很多美观的木椅,供人休憩。
那天,小张独自在小区里散步,月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他忽然明白,所谓社区,不只是地理上的毗邻而居,更是生活上的相互嵌入。就像这些树这些花,看似各自独立,灿烂地开放,地下的根须却早已交织在一起。
抬头望见赵大爷家窗口的灯光,小张想起,赵大爷岳母已经出院两天了,明天,该去对门赵大爷家里坐坐,顺便给老太太买点她爱吃的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