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青

《新时代怎样读懂〈实践论〉〈矛盾论〉》,阮青著,人民出版社出版
很多朋友拿到《新时代怎样读懂〈实践论〉〈矛盾论〉》这本书,脑子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和毛泽东撰写《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的那个积贫积弱、列强环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相比较,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什么要重读“两论”?为什么一定要读懂“两论”?处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今天,我们讲的是人工智能,用的是DeepSeek,研究的是算法,比拼的是算力,还有没有必要重新阅读这两部著作呢?回答是肯定的。甚至可以说,“两论”是每位党政干部和有志青年的人生必读书目。
“两论”是毛泽东阐述认识论和辩证法的重要著作
在《实践论》中,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思想,以实践和认识这一认识过程的基本矛盾为主题,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知”“行”关系的思想精华,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系统阐述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精辟分析了认识发展过程的两次飞跃,科学揭示了认识过程的总规律,深刻批判了当时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我们正确处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提供了思想指引。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思想,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矛盾思想,完整而严谨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及其在辩证法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重点分析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等问题,为我们正确分析和认识社会存在的纷繁复杂的矛盾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为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而赢得整个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两论”成为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和系统化的标志。
看看处在新时代的我们,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的实际。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带来的全新课题、人工智能等重大突破使人类存在的使命和价值危机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变化,为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有的也造成了严峻挑战;国际关系风云变幻,朋友和敌人经常换位,如何准确判断敌我,正确处理敌我关系,考验着政治家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也经常面临诸多无奈的选择,给我们带来了迷茫、焦虑和彷徨等。认识、研究这些问题,探索这些事物的发展规律,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路径,都离不开实践和认识的方法,离不开对矛盾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所以,今天重读《实践论》和《矛盾论》,读懂《实践论》和《矛盾论》,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两论”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著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看到这个定义,总有人认为,世界那么宏大,个人那么渺小,世界观这个词似乎太虚幻、太缥缈、太不着边际。真的是这样吗?马克思在中学作文中就提出,青年人应该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第一次看到挂在湖南图书馆墙壁上的世界地图,就由韶山冲的人民群众过着的苦难生活,联想到全湘潭县、全湖南省、全中国、全世界的情形,“从这个时候起,我就决心要为全中国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这是两位年轻人的理想、追求、胸怀和格局。世界观是每个人站在特定的立场上、从特定的角度观察或认识世界而形成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可以说,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决定着这个人有什么样的眼界、胸怀、理想和追求,也就决定着这个人的基本格局。世界观作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之首”“人生的第一颗纽扣”,解决好世界观问题,无论是对于广大党政领导干部,还是对于广大有志青年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决定性意义。
所谓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思维方式或工具系统,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中介。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人类的活动包括两大领域,即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与之相应便形成了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我们通常称之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一般说来,思想方法是认识世界的方法,工作方法是改造世界的方法。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虽然在表现形态上有所区别,但实质上都是世界观的体现。毛泽东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来研究中国革命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给我们讲述了实践的方法、认识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方法、唯物辩证的观察事物的方法、正确处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方法、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方法、科学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方法,写出了“两论”等光辉著作。
可以说,“两论”是关于方法论的著作。那么请问朋友们,什么是AI?什么是DeepSeek?什么是算法?什么是算力?它们的内在关联性是什么?是否可以概括说,是我们借助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用代码输入和输出的形式,构建大模型,来解决你想要解决的问题,来提高你解决问题的能力。说到底,这一切都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怎样确定要研究的问题?在众多问题中是否能够抓住主要问题?怎样收集信息?怎样判断解决问题的大模型是否正确?这一切问题最终都回到方法论上来了。今天重读这些著作,不仅可以感受其中所凝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智慧,更会为我们人生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两论”是用大家熟悉的语言撰写的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
每一位想干成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人,都应该学习一点哲学。然而,一说起哲学,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晦涩枯燥的语言、僵化呆板的体系、高深莫测的理论,这让很多人不想学习、不愿学习、不敢学习。
应该说,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学习哲学,并借助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推动事业发展。不可否认,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经典著作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些哲学著作并不是每一位普通读者都能够读懂的。怎么办,毛泽东在“两论”中,采用中国典故,运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讲述咱中国人自己的事情,听着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可谓入耳入心入脑。当我们随着毛泽东的思路去分析某个问题、解决某个矛盾时,往往会被毛泽东的智慧所折服,被毛泽东的见识所震撼,从毛泽东的方法中得到启示。所以,今天重读“两论”,真正读懂“两论”,不断开拓人生格局、提高哲学素养,从党和国家的事业来说,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应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从个人的事业和生活来说,可以帮助我们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原理教研室原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