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月庵
“我如果不在家,就在咖啡馆;如果不在咖啡馆,就在往咖啡馆的路上。”不管这句话是少有人知的作家彼得·艾腾贝格(Peter Altenberg)或大大有名的斯蒂芬·兹威格(Stefan Zweig)所说的,至少可证明一件事,讲德语的人爱喝咖啡,不管其来自维也纳或是柏林。
可能没有人想到的是,德国人这么爱喝咖啡。国内饮料排名,咖啡赢过矿泉水、啤酒,名列第一。整个欧洲国家比一比,人均咖啡消耗量第一名的,居然不是奥地利、法国、意大利或英国,是德国,每人每年平均消耗6公斤。就算摆到世界天平上,人均咖啡消耗量亚洲第一的日本、美洲第一的美国,也不过4公斤,仅其2/3耳。——数据证明,德国人真爱喝咖啡!爱喝咖啡的大音乐家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便曾写过一曲《咖啡清唱剧》(Coffee Cantata),借由女主角之口,告诉大家:“咖啡的味道真美妙,千个热吻,万杯醇酒都比不了。要讨我欢心的男人啊,献上咖啡吧!”
然而,一般德国咖啡馆,相对于巴黎或维也纳,显得不太起眼,从吧台、桌椅到整体装潢,都很低调、简约,坐下来却很舒适、轻松。这与一切讲究实用,绝不务虚的民族性自然有关。硬件尽管简单,不花哨,可咖啡馆主人泡起咖啡来,却一板一眼,绝不马虎,该有的步骤,一步不少,打奶泡、拉花,更非到位不可。同样严谨的是价目表,上面清楚列明黑咖啡与加奶咖啡的价差,他们将糖、奶、咖啡分得很详细很清楚。坐在咖啡座里,远远观望店主或店员全神贯注煮弄咖啡,一丝不苟的过程与专业表情,老实说,还真是一种享受,让人浮想联翩,感想多多:“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泡咖啡”,多简单,又多不容易啊!
欧洲传统里,咖啡馆本来就是社交场所,人们经常相约在此,聊天、上网、写稿,或最多的,看书、看报纸。因为是日常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休憩场所,一如公园,因此德国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咖啡馆,且整日里满满是人,“难道他们都不用上班上学?”心里不免如此怀疑。事实上,许多公事根本在此进行。你若看到一桌人衣着相对正式,相谈十分正经,最后相视而笑,起身握手,八成就是谈公事的。
到了夜里,咖啡馆转身一变,换了一个面目,常成为文化沙龙,诗歌朗读、小型演奏、讲座、对谈……应有尽有,谈的人大放厥词,听的人尽可不同意,起身反驳。但假如是朗读或演奏,则人人专注欣赏,很少听到手机突然响起的刺耳声音。咖啡馆虽不如表演厅正式,德国人的谨慎自制,却依然表露无遗。
“人之一生,如负重远行,不可急于求成。”前人所言,故而不时得休歇,以便走远路。对德国人而言,咖啡馆大概就是这样一个忙里偷闲的地方:喝杯咖啡,翻翻报纸,阅世看花一番后,有了气力,继续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