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设立四年多的北交所迎来改革的关键期。证监会主席吴清近日在2025论坛年会上表示,将坚持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定位,持续推动北交所高质量发展,健全新三板市场差异化的挂牌、信披、交易制度,畅通三、四板对接机制,筑牢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塔基和底座。
这是纵深推进资本市场板块改革的关键一环,是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包容性和覆盖面的关键举措。北交所董事长鲁颂宾指出,将持续研究优化北交所上市标准体系,提升上市审核制度的适应性和精准性,不断完善并购重组制度工具,引导金融资源向关键核心科技领域聚集,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挥北交所支持科技创新作用,并研究深化新三板改革,完善差异化制度安排,深入推进三、四板制度型对接,提升功能和吸引力,着力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北证市场量质齐升
今年以来,随着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扩容和质量的提升,北证市场持续回暖,尤其在赋能科技创新方面,北交所改革效果初现。
截至目前,北交所现有上市公司280家,中小企业占比超八成,民营企业占比近九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一半。今年上半年北交所超八成企业实现盈利,净利润中位数约1500万元。上市公司积极回报投资者,累计现金分红约50亿元,13家公司实施股份回购,投资者获得感显著提升。与之相对应的是市场各方参与热情明显高涨,合格投资者较2024年初增长40%。今年上半年北交所日均成交近300亿元,市场活力、吸引力日益增强,生态持续向好。
这与政策的支持密不可分。近年来,北交所持续完善制度机制,结合市场发展需要,提升全周期服务能力。包括推出,加强对ETF等创新产品的研究储备,完成全市场证券代码切换工作,优化再融资安排,引导企业用好定向发行可转债等融资品种。完善覆盖“挂牌—调层—上市”全周期的培育服务体系和监管安排,严防财务造假,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落实“并购六条”精神,助推产业整合与战略升级。
研究员曹森元表示,历经四年多的发展,北交所已从资本市场“试验田”成长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核心平台,形成高端装备、信息技术等五大产业集群,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制度创新与生态优化驱动市场活力提升,未来改革深化将进一步巩固其差异化定位。
持续优化市场生态
“改革”一直是围绕北交所发展的核心关键词,市场各方对北交所后续改革有一定的期许。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希望,北交所持续优化市场生态,提升对优质中小企业的吸引力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上市制度,适度降低企业上市的隐性成本和时间成本,优化中介机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券商、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积极参与北交所市场建设,强化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进一步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吸引境外优质资本和企业参与,拓展市场广度与深度,提升北交所的国际化水平。
“希望能够持续着力提升市场流动性。”景顺长城基金总经理康乐表示,同时希望能够有更多优质的中小企业登陆北交所。
和新三板、北证市场一起成长的上市公司,是专业从事数字太空科技服务的商业航天企业,该公司董事长胡煜表示,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需要时间,期待更多的耐心资本能够长期陪伴企业成长。
多措并举促改革迈向纵深
市场有呼吁,政策有响应。证监会公众公司监管司一级巡视员商庆军在参加2025年金融街论坛年会时表示,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北交所和新三板需要持续深入研究此类企业的特点、发展规律和资本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制度机制和产品服务的适配性。
“一方面,要完善北交所发行上市机制,用好第四套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优化创新属性披露要求;另一方面,发挥新三板‘苗圃’作用,优化准入制度、完善分层安排、激发市场活力,突出培育、规范、服务功能,提升挂牌公司质量。”商庆军指出,继续深化多层次市场间的协同,加强制度型对接,进一步强化北交所与新三板“层层递进、上下联动、头部反哺、底层助推”的发展格局,促进新三板与区域性股权市场的互联互通,为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便捷、无缝的“接力式”资本市场服务。
鲁颂宾表示,将丰富北交所债券市场产品体系。推进政府债常态化发行,拓展信用债市场功能,围绕落实国家战略推出更多债券品种,推动更多科创债、绿色债等专项债典型案例落地。
在促进投融资均衡发展方面,商庆军表示,坚持北交所发行上市常态化,完善全链条发行监管安排,压实各环节把关责任。研究优化新股发行制度,稳步扩大做市商队伍,为市场提供更多参与机会和投资便利。引导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更多地方设立专项基金参与市场建设,壮大专业投资者群体。聚焦私募基金“募投管退”各环节卡点堵点,精准发力、畅通循环,吸引更多坚持长期主义的耐心资本投向创新型中小企业。
在完善市场基础制度层面,北交所将多措并举。鲁颂宾介绍,将积极回应市场诉求,持续完善市场产品制度、服务体系和技术系统。包括优化产品制度供给,持续推进北交所指数体系建设,加快推出北证50ETF,研究引入盘后固定价格交易,不断提升投资交易便捷性。完善市场服务机制,优化沟通走访机制、政策培训机制、监管传导机制、多方协同机制,提升市场服务标准化、透明化、规范化水平。努力打造数字化智慧型交易所,深刻把握科技发展新趋势,推动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技术系统创新引领能力、安全保障能力、科技监管能力、市场服务能力。深化与政府部门的协同,做好与市场机构的对接,主动融入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拓展深化国际交流,逐步探索完善企业、投资者、产品等方面的对外合作,稳步提升市场国际化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