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与阿皮亚古道开启“隔空对话”


中意两国专家在蜀道考察。刘小龙摄中意两国专家在蜀道考察。刘小龙摄

  蜀道,是古代穿越秦巴山脉由人工开拓出的宏大道路系统,架起了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人文传承与生态延续的长廊,书写了世界古代交通史上的光辉一页。为借鉴意大利阿皮亚古道成功申遗与管理的先进经验,推动蜀道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与活化利用,10月29日,“蜀道与阿皮亚古道学术交流会”在广元市剑阁县开启。现场,来自中国与意大利两国的专家齐聚,共同探讨线性文化遗产保护新路径。

  作为中国古代官方建造时间最早、沿用历史悠久、战略意义重大、道路环境艰险复杂的古驿道系统,蜀道于2015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预备名单》。而全长约600公里的阿皮亚古道,被称为“古罗马七大奇观之一”,对古罗马的经济、社会和军事曾发挥决定性作用,于2024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交流会上,四川省文物局局长唐飞指出,蜀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见证。希望四川和意大利两地文博机构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围绕石质文物科技保护、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数字化展示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共同推动两条古道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成为中意文化遗产交流的典范项目。

  交流会现场,中意专家围绕蜀道与阿皮亚古道的保护理念、技术路径与公众参与展开对话。而在会议开启前,中外嘉宾实地考察了大蜀道不夜三国城、剑门蜀道遗址拦马墙段和翠云廊段等点位。其中,中国对翠云廊古蜀道行道古柏的保护成效令阿皮亚古道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委员会前任主席西蒙·奎利奇印象深刻。他说:“你们在保护树木上的科学工作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因为阿皮亚古道上有许多松树,它们正在遭受疾病的折磨。”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蜀道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孙华指出,蜀道和阿皮亚古道作为开辟年代接近、延续时间很长的国家道路,具有一定相似性。意大利的阿皮亚古道在文物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方面已经有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雨心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