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您拨打的号码暂时无人接听……”
电话打了一整天,妈妈却始终没接,原因何在?重庆79岁的易奶奶独自居住,女儿一整天打电话都无人接听,脑补了无数种最坏情况,火急火燎赶回家,结果老妈正沉浸式追剧,手机早被忘在厨房,原来是虚惊一场。“从2022年开始,她经常说希望我多回去陪陪她。” 易奶奶的女儿说。
独居老人的安全,不能只靠 “电话盯梢”。有网友感慨:“父母年纪越大就越需要陪伴,以前回家都说不用担心家里,现在都是说要多回来看看。”对于独居老人而言,往往年龄越大,社交圈越小,子女不在身边更加剧了他们的孤独感,许多人面临被社会边缘化的困境。
当情感需求无法被满足,一些老人开始寻求新的“寄托”,给缺失的亲情找“平替”。有人沉迷短剧,早上看女主在“80年代当后妈”,中午陪“相府嫡女重生复仇”,晚上等“战神归来”……一些老人每天捧着手机追剧到深夜,可看时“爽歪歪”,看后心里却“空落落”的,孤独感、空虚感不降反增,于是只好一剧复一剧,陷入恶性循环。
有人被直播间卖保健品的“干女儿”套牢,抢着下单“神药”。在视频平台博主“湖里优品汇”的直播间,一位主播大喊:“干爹干妈们,金山银山都不如你们平平安安”。该账号两名主播对外宣称是母女,分别以“丫头”“妈妈”为称呼搭建情感桥梁,精准锁定高龄人群带货。直播间所售卖的产品功效被夸大、适用人群混乱、关键信息缺失,一些话术甚至暗示产品能让面临“白发人送黑发人”已病倒的主播“起死回生”。主播的话术夸张荒谬,但“干女儿”的贴心人设,“母女”之间的热切互动却能让老人暂时沉浸在“亲情”氛围中,纷纷下单,购买产品。
换个角度看,狗血短剧的横行、保健品直播间的虚假套路,也需要平台加强审核、相关部门强化监管,乃至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这也折射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道理,当下老人面临的诸多困境,并不单是子女们的忧心事,也是全社会需要共同直面、解决的问题。
近日,“长大才意识到父母想要什么礼物”的话题登上热搜。有网友一针见血地给出答案:“父母要的不是礼物上的给予,而是精神和行动上的陪伴”。
亲情没有“平替”,情感的满足并不能全靠机器和技术。在电话里倾吐关心之外, 或许我们依然需要“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