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航空报)


此次合作正式确立了双方优势互补: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提供其作为韩国唯一全谱飞机系统集成商的地位以及人工智能飞行员路线图,而克拉托斯公司则贡献其产品组合,涵盖XQ58A“女武神”协同作战飞机和经美国项目验证的高性能靶机。该谅解备忘录首先瞄准韩国国内市场,并在有人—无人协同基础架构成熟后制定双管齐下的全球发展计划。这为从实验室演示到可部署、可根据美韩联军需求定制的系统系列铺平了道路。
过去两年,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一直在构建自主飞行的基础,推出了名为KAILOT/K-AI Pilot的人工智能飞行员计划,并将FA-50用作试验平台,从监督自主飞行向编队战术和基本作战发展。与此同时,克拉托斯公司通过在美国的试验和服务评估,不断改进“女武神”及其相关系统,包括近期推出的生产型配置和新载荷概念等。这些举措共同构成了一条可靠的途径,将韩国载人平台与价格合理、生存力强的无人机僚机配对。
在作战方面,韩国方案是将有人—无人协同从定制试验转变为可重复、可输出的能力:人机共轨驾驶舱控制系统;用于分布式传感和火力的机载人工智能;以及允许KF-21或FA-50等战斗机指挥多架无人机执行侦察、电子攻击、诱饵攻击或精确打击任务的任务系统。克拉托斯公司在轨道、集装箱发射和跑道运营方面的经验,拓宽了其部署范围,拥有从分散的陆地基地扩展到舰船甲板的经验,这与韩国强调的对抗条件下的韧性和快速增援能力相契合。
以全球合作来看,“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克拉托斯”模式的优势有望能得到更好地体现。在美国,空军的协同作战飞机(CCA)项目已缩小其“增量1”供应商范围,并规划了多年期资金,用于从原型机到量产的转变,从而确立了有人—无人协同空战的全球步调标准。美韩合作将经过测试验证的美国架构与韩国的集成商专业和出口重点相结合,同时保持了与其他防务提供商的竞争力。
从战略角度来看,成熟的韩国有人—无人协同产品将在三个层面重新影响东北亚的空中平衡。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它支持韩国在人工智能空战领域实现技术主权的目标,同时为盟友提供一种非美国制式、与北约兼容的“忠诚僚机”能力选择,这对平衡大国关系的国家特别有吸引力。从地缘战略角度来看,它能够在不承担飞行员风险的情况下实现分布式空中作战和集中作战效果,使对手在半岛及附近海上通道的打击更加复杂化。从军事角度来看,它有望以更低的边际成本实现更高的出动架次和传感器密度,使韩国能够部署和出口与有人战斗机和陆基杀伤网同步的可扩展“力量倍增器”。这些方面与韩国方面宣称的将人工智能和无人系统作为国防现代化支柱的意图相一致。
在预算和合同方面,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与克拉托斯的协议目前仅是一份谅解备忘录;尚未宣布针对这款有人—无人协同产品的正式生产合同。然而,类似的努力表明了可能的规模和发展路径。在美国,公开的预算文件和分析表明,到2020年代末,协同作战飞机计划投入数十亿美元,单位成本和生命周期成本的争论正在影响可消耗僚机的可负担性目标。在韩国,国防规划人员正在增加总支出,并已公开优先考虑人工智能和无人能力,从而营造了一种国内融资环境,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主导的有人—无人协同生产线可以先进行演示验证,然后作为正式的韩国国防采购。克拉托斯公司最近的重要合作包括今年7月空客与克拉托斯联手打造德国UCCA,这突显了该公司对欧洲客户的吸引力,但这两份谅解备忘录侧重有所不同。
在此背景下,韩国的研发进程可能将遵循分阶段的里程碑:在FA-50/ KF-21平台上实现基于实验室的自主性和人机界面的成熟;系留携带和编队测试;使用代表性无人机进行实战任务系统试验;以及与韩国空军进行渐进式作战评估。克拉托斯的模块化架构和发射概念可以通过重复使用经过飞行验证的机身来压缩时间,而韩国航空航天工
业公司作为集成商的角色将确保任务系统的协调、安全案例以及符合韩国标准和出口框架的认证。
此次合作标志着一条切实可行的路线,将人工智能赋能的团队合作从概念转化为实际能力,并以韩国的系统集成优势和克拉托斯的无人驾驶经验为基础。如果韩国在接下来的预算周期内协调项目资金和用户试验,该有人—无人协同方案有可能成为美国协同作战飞机项目可靠的区域替代方案,可在需要时实现互操作,可根据设计出口,并适应其他地区有争议的空域。 (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