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在"双碳"战略目标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江苏各地企业积极探索绿色发展路径,通过技术革新、产能升级与模式创新,在造纸、环境设备、能源利用等领域打造低碳发展标杆。

    日前,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跟随"2025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苏采访团走访镇江、泰州市多家企业时发现,从绿色造纸到节能装备制造,再到碳捕集技术应用,当地企业正以实际行动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金东纸业:多维度构建低碳生产体系

    清可见底的水面下,几尾游鱼自在穿梭,姿态灵动;岸边的孔雀悠然踱步,一派闲适。走进金东纸业环保工业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派清洁闲适的场面。

    "现在大家看到的养鱼的水,是经过处理的排放的废水,建造这个环保工业园是为了检测企业废水处理情况。"金东纸业"双碳"委员会秘书长、节能专家贾靖江说道。

    过去,造纸工业是一个产量大、用水多、污染严重的轻工业,尤其是废水中的有机物发酵、氧化、分解、消耗水中氧气,容易使鱼类等水生生物缺氧致死。现在情况完全转变了,金东纸业现在排放的废水符合国家一级标准,而且废水可以养鱼。

    作为国内造纸行业的领军企业,金东纸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将"循环经济"与"绿色造纸"理念贯穿发展全程,凭借技术投入与环保改造,成为行业绿色转型的典范。

    在绿色生产领域,金东纸业持续加码投入,企业累计投入超20亿元实施环保改造,通过光伏发电"借光生能"与锅炉超低排放"点蓝成金"两大举措,将传统产业锻造成"绿色工厂"。

    金东纸业信息技术部经理路安炎表示,金东纸业一方面建设50兆瓦屋顶光伏矩阵,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超万吨;另一方面,推进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在能源结构优化上,公司原配电站年采购绿电6亿千瓦时,新配220千伏电站建成后容量将达48万千伏安,年绿电采购量可提升至20亿千瓦时,预计每年减少煤炭消耗约42万吨,大幅降低碳排放强度。

维克江苏:聚焦节能装备研发赋能绿色制造

    维克(江苏)环境设备有限公司(简称"维克江苏")作为维克空调全球五大基地之一,深耕工商用中央空调领域,以"绿色、低碳、环保"为核心理念,通过产品创新与生产升级,成为环境设备行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

    维克空调品牌技术专家李睿介绍道,维克空调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屋顶光伏所产生的绿电,将"节能"理念前置到产品设计环节,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在制造环节严格执行能耗管控标准,大力推广环保冷媒的普及和应用,以实际行动助力绿色制造产业升级。

    技术创新是维克江苏践行绿色理念的核心抓手。公司自主研发的AI自适应动压气悬浮变频离心冷水机组,在标准工况下COP(性能系数)高达6.83、IPLV(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达10.01,超行业平均水平。

    此外,该机组通过25.5万次启停测试,运行稳定性与寿命优势显著,能为客户大幅节省能源开支。在运维端,维克空调通过汉江流CPS智慧平台整合技术与服务,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绿色运维保障,全方位落实"节能能源、保护环境"准则。

国泰碳捕集项目:打造碳资源化利用标杆

    国家能源集团泰州发电有限公司的5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是我国目前建成投运的最大规模燃煤电厂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为火电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该项目自2023年6月调试投运以来,表现亮眼。国家能源集团泰州发电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袁电洪解释道,项目累计投资3.5亿元,依托1000MW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机组,开展燃煤电厂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示范,采用醇胺吸收法工艺,抽取湿式电除尘后烟气为原料气,年捕集二氧化碳量达50万吨。

    截至目前,项目已连续安全生产超800天,关键技术指标全面优于考核目标:捕集热耗2.35GJ/tCO2、电耗168.1kWh/tCO2、捕集率为90.4%、干基二氧化碳纯度为99.94%,设备国产化率更是达到100%,二氧化碳完全成本控制在208元/吨。

    在碳资源化利用方面,项目构建了稳定的消纳体系。泰州公司提前开展市场调研,牵头编制《华东区域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市场分析报告》,超前对接区域造船、冷链等优势产业,锁定一批优质客户并提前签订销售协议,总量覆盖项目全部产能。

    袁电洪透露,二氧化碳目前销售以车辆运输为主、管道直供为辅,公司专门铺设1.8公里管道直供附近干冰厂以降低成本,销售半径约250公里,覆盖泰州、扬州、苏州等华东地区,延伸至上海。

    从应用领域看,60%用于冷链物流干冰制作(5-10月为高峰期,销往上海、浙江),30%用于造船企业焊接保护,9%供给江苏油田驱油试验,另有少量用于化工合成与大棚气肥,实现了碳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火电行业破解"减排难"问题提供了关键支撑。

    从造纸业的绿色生产,到环境设备的节能创新,再到火电行业的碳捕集突破,镇江和泰州等地企业正以多元化的绿色转型实践,推动产业向低碳化、高端化升级。未来,随着技术持续迭代与模式不断创新,这些企业将进一步发挥标杆作用,为区域乃至全国"双碳"目标实现贡献更多力量。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