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红色理想 书写创意青春


(来源:中国旅游报)

转自:中国旅游报

  □ 本报记者 魏 彪

  技能比拼、思想碰撞、交流学习……10月18日至21日,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山西武乡举办。大赛由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共同主办,以“铸就红色理想,书写创意青春”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子代表,用脚步丈量革命热土,用创意诠释使命担当,取得出色成绩,获得各方好评。

  比拼创新创意

  本届大赛设置“红色旅游线路设计”“红色旅游营销方案设计”“红色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红色足迹微视频”“红色精神微讲解”“红色故事微漫画”6个类别。

  “参赛师生用青春视角和创意方式,将红色历史转化为可感知、可传播、可传承的文化作品,这是‘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生动实践。”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计金标说。

  昆明理工大学“红色引擎”交通宣讲团指导老师杨柳介绍,参加大赛的青年学子在实地调研中体悟抗战精神,在方案设计中融入科技创新,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以赛促学、以学促用,用青春之我践行了使命担当。

  来自重庆师范大学的张琛与团队参加的是“红色旅游线路设计”比赛。“理论联系实际非常重要,我们深入挖掘发生在武乡的抗战故事,以剧本为载体,形成了《太行旧簿1940》——山西武乡数字化抗战剧本研学线路。”张琛说,“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和实地调研,学习了多方面内容和知识,并邀请老师进行专业指导,经过反复打磨,设计出了较为不错的作品。”

  在“红色旅游营销方案设计”赛道,东北财经大学学生黄沛琳与团队成员基于实地调研设计出“武乡红农文旅融合区域品牌”营销方案。“于我而言,参加大赛是一次极具价值的体验,锻炼了跨学科整合能力与项目落地思维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也深化了我对红色文化当代价值的理解。”黄沛琳说。

  来自广西艺术学院的黄颖和方嘉玲为武乡设计了“武彤彤”“武灿灿”两个IP角色,将IP角色和武乡红色文化融入“红色科普扑克”之中,通过数字化、剧情化的沉浸体验,吸引年轻群体主动探索红色历史。同时,她们还利用环保材料秸秆制作成“秸承红脉”手工DIY摆件、笔记本套装,让参与者在动手制作中感悟红色精神。

  “大赛不仅是一次创作实践,更是青春智慧与成长经历的一次宝贵展现。”在“红色故事微漫画”赛道,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刘杉杉的微漫画作品《太行英魂——魏拯民的抗战传奇》以独特的视觉风格脱颖而出。“大赛期间,我与众多优秀选手交流比拼,见识了多样化的创意表达,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刘杉杉说。

  赓续红色血脉

  参赛大学生们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中成长,在创意实践的锤炼中进步。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大赛为新起点,从红色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生崔博宇连续3年参赛,他说:“红色信仰激励着我在参与讲解活动时以声传情、以情动人,将对历史的敬畏转化为富有感染力的青年叙事。”

  今年是四川旅游学院学生张安然作为团队负责人第3次参赛。张安然说,最初他对红色精神的理解多停留在书本上,通过参加大赛,他更深切地感悟到革命先辈在烽火岁月中的坚定信仰与不屈意志,深刻体会到红色血脉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未来,我将把从大赛中汲取的奋进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面对困难时勇于坚守,在迎接挑战时敢于突破。”

  “红色精神不仅是历史的印记,更饱含穿越时空、激励奋斗的力量。”南开大学学生罗绿茵感慨道,“走进太行山下的武乡,我真切感受到那份为民族而生、为信仰而战的坚定意志。未来,我将把从红色精神中汲取的力量融入文旅实践与社会服务,在学习生活中以行动践行信念,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教授李林说,大赛深化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未来,可以此类赛事为契机,构建“研究—创作—传播”一体化培养机制,推动学生在理论深耕、创新表达与社会实践中实现全面成长,让红色精神在青年群体中以更加生动的方式赓续流传。

  助力行业发展

  红色旅游是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带领广大青年学子深入革命老区,从理论走向实践、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形成了人才、高校与地方协同发展的格局,为红色旅游的创新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爱琴说,大赛是新时代持续推动红色文化“活起来”、红色旅游“火起来”的有效举措,是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的生动实践。山西将以大赛为契机,进一步挖掘保护好、研究好、阐释好、宣传利用好山西丰富的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赛期间,参赛师生围绕武乡红色资源开展的情景剧、微漫画、“武乡红”农文旅融合等创作,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作品既生动再现了英雄事迹和抗战历史,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优秀红色旅游策划的根基在历史真实,生命在创新表达。”西南民族大学学生党诗雨说,“未来,我们将把大赛经验融入服务民族地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之中,让青春智慧在红色基因传承与行业创新中绽放光彩。”

  曲阜师范大学学生公子玉说:“我们团队的参赛作品为‘太行军武智玩’系列红色文创,产品体系深度融合体验式学习理念,并引入AR交互技术与线上对战小程序,增强了互动性与趣味性。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持续提升产品的互动体验。”

  “大赛搭建了创新平台,激励学生将创意与红色文化传承相结合,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中国海洋大学旅游学系教授秦晓楠表示,学校将指导学生进一步打磨,积极向红色旅游目的地推介,争取落地可能,同时鼓励学生持续参与红色旅游宣传活动与项目开发,真正将比赛热情转化为服务红色旅游发展的长效实践。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