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手术(左二为崔世鹏,左三为刘立兵)。海南州人民医院供图本报记者 郑思哲 通讯员 王克栋
“支援青海的医疗卫生事业,不只是当下的治病救人,更要造福当地人民群众。”这是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普外科援青医生崔世鹏的肺腑之言。作为第六批援青医疗队员,这位来自苏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外科医生自7月28日踏上高原以来,始终践行着医者的责任与大爱。
在众多患者中,一位16岁的藏族小女孩卓玛(化名)给崔世鹏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9月5日,卓玛因右下腹疼痛被送到医院。“检查发现她右下腹近盆腔处有明显压痛,血象略高,影像学显示阑尾增粗并伴有粪石。”检查出病因后,崔世鹏立即安排了腹腔镜手术。
手术台上,崔世鹏娴熟地操作着腹腔镜,很快找到了充血水肿的阑尾。“这个女孩的阑尾位置比正常人低一些,指向盆腔,所以她疼痛的位置也比一般的阑尾炎患者要低,这解释了她的症状。”
顺利切除阑尾后,按照惯例,崔世鹏开始全面探查腹腔,却发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女孩右侧输卵管积水且没有伞状结构。这意味着如果不及时处理,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她的生育能力。
随即,崔世鹏请来同为援青医疗工作者的海南州人民医院副院长刘立兵和医院妇科主任拉尕会诊。经过仔细探查,刘立兵给出了更详细的诊断——需要通过手术改善女孩的生理机能。
手术室门口,拉尕用藏语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家属当场表态:“医生,听你们的,我们做”。随后,崔世鹏协助刘立兵为女孩实施了右侧输卵管伞端成形手术。术后女孩恢复良好,很快便出院了。
“如果我当时满足于只处理阑尾炎问题而忽略常规探查,这个严重的问题可能要到十年后才会显现,那时可能就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崔世鹏说道。
在崔世鹏看来,援青工作就是把“国家”这个宏大的词,转化为高原上一个个具体的生命故事。“我们来到这里,不仅是为了治病,更是为了守护高原人民的健康与未来。每当看到患者康复出院的笑脸,我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自7月底抵青以来,第六批中组部“组团式”医生已逐渐适应高原环境,在海南州人民医院的岗位上持续发光发热。在这片离天空最近的土地上,所有援青医疗队员和本地的医疗同仁们一起,用专业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书写着一段段跨越山海的医患情缘,为高原人民带去健康与希望。
海南州人民医院院长乔莉表示,援青医疗任务责任重大,意义重大。“‘大医治未病’,崔世鹏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体现了他对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也正是我们医疗工作者最宝贵的品质。他们和本地同仁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为提升海南州人民医院医疗水平、守护高原群众健康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