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鸣鹤深


(来源:南湖晚报)

转自:南湖晚报

  N张毅强

  秋日的阳光已渐渐失去酷热的威势,比较柔和地洒落下来,给浙江慈溪鸣鹤古镇表面涂抹上一层温暖亮色,金风微微还带点儿桂子的香味,飘忽于四周,让这个散落在五磊山下的历史古镇显得更加清朗、舒畅、自然。

  此刻此地,一个我以前从不知晓的古镇,经短短几小时走马观花,似乎可夸张为窥一斑而知全豹之功效。

  观感需动脑、动手、动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佛家空灵,一切色相视作虚无,唯有一个悟字了得,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吾辈俗人,世俗世界自然得眼观四面、耳听八方,舌尖美味要尝,天下美景要游。

  查资料得知,鸣鹤古镇与初唐四杰之一的虞世南脱不了干系,其镇名即取自于虞世南之孙虞九皋。九皋字鸣鹤,唐元和年间入三甲、成进士,英年早逝,故乡人便以其字名地,以为纪念。

  镇不大,有湖名白洋,紧邻五磊山。山与水有了,古街道、古建筑再加上寺和庙,再来点地方特色美味佳肴,旅游的气味便自然浓得起来。刘梦得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鹤鸣的“仙”在哪里?“龙”又在哪里呢?

  金仙寺,依傍白洋湖背靠禹王山,始建于佛教鼎盛时期的南朝梁大同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历史。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佛寺,在伟大的抗日战争期间,没有置民族大义于不顾,1942年,浙东抗日武装在此成立第三战区三北游击司令部,寺院成为抗日活动的重要场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前赴后继的顽强拼搏下获得了胜利,金仙寺博大心胸容纳的是整个华夏民族之兴亡。这样的“仙气”,还不够吗?其实,鸣鹤抗击倭寇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明代。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倭寇大举侵犯观海卫城,杜槐带领乡勇主动出击,率先冲入敌阵,杀得倭寇落荒而逃。两年后(1555),杜槐带领乡勇在长溪岭白沙与倭寇相遇,他身先士卒,冲进敌阵与之厮杀,整整激战一天,杀死倭寇三十余人,却因身负重伤体力衰竭而从战马上坠落牺牲。这段历史已成鸣鹤不可磨灭的集体记忆。虞世南先祖虞耸,曾在这里建造过测天楼,其侄虞喜,利用这一高楼发现“岁差”,“测天”测出了对世界天文学的一大贡献,不是“龙”又是啥?叶天霖兴办国药业,开创慈溪国药贸易之先河,此“龙”衍生出一大批药业大亨,极大地推动浙江乃至全国的药业发展。

  我踏在阳光的疏影下,沿着古镇的石板路漫不经心地走着,左右各色店家皆敞开大门笑脸迎客,传统的条头年糕正源源不断地输送出来,经巧手那么一揉弄,变幻出五花八门的小吃,香香甜甜地引诱着循环往复之游客。高高的马头墙下,沈氏先人的银楼已成经典的民宿,五间三进近两千平方米,砖雕门楼、石板天井、石刻花盆,假山、修竹、兰花、天竺,古今结合,恬静中隐神秘,住一宿会体验神秘中之舒畅和文艺。

  古镇的水道循着老街清澈于一座座古桥下,流经彭公祠堂,让人忆及的不仅仅是彭韶这位福建进士所理盐业的功劳,更有当地百姓对其勤政清正的崇敬。

  “爷爷好,阿姨好!”一长溜幼儿园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队从那些游客身边走过,礼貌地向他们叫着。“小朋友们好,祝你们玩得开心!”游客们呼应着。孩子们嬉笑的身形穿梭于古镇的街头巷尾,老鼠糖球的甜香和青麻糍的软韧还留在嘴边,新鲜、好奇的脑瓜正接受着传统文化的滋润,健康、可爱,像一群“丑小鸭”翙翙其羽。河岸边,崇敬堂国医馆内高悬的“居仁由义”似乎在阐释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句所赋予的特殊含义,拥有仁,方可义薄云天,站得高,才能放声鸣远。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