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张家界学院始终坚持以理想信念为引领,以突破资源局限、打造特色品牌为目标,走出了一条“理念革新铸魂、实践创新赋能、特色发展提质”的思政育人新路。学校护理学专业创新“四维度培养模式”与“励志育人体系”,并将其贯穿思政教育主线,培育出一批“形文知能”全面发展、心怀家国情怀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理念破茧
以思政教育校正方向 重塑护理人才价值观
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催生的高端医疗需求,需要更多“有灵性、善沟通、气质佳、有担当”的护理工作者,张家界学院护理学专业率先迈出理念革新与思政融入的步伐。
护理学专业大胆破除陈旧思维,依托“学科综合、机制灵活”的优势,将思政教育贯穿育人全程,确立“德艺兼修、护佑生命、服务人民”的育人目标,将“医学科学求真、救死扶伤求善、文学艺术求美、思政教育铸魂”融入人才培养核心,为后续的模式创新奠定坚实思想根基与政治基础。
实践创新
“四维度+励志育人”双轮驱动 构建思政立体培养体系
护理学专业创新性地将“四维度培养”与“励志育人”结合,并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育人始终,形成覆盖“形文知能”与“精神成长、价值塑造”的全链条培育机制。
“四维度”发力,塑造“德技并修+思政素养”的护理人才。护理学专业开设芭蕾形体、民族民间舞蹈、高级礼仪等课程,从站姿、坐姿到护患沟通仪态,全方位打磨学生职业形象。同时,在课程中融入“敬佑生命、尊重患者”的职业伦理教育,引导学生理解“优雅形象”背后的责任担当。组建“文学艺术课程群”,通过文学经典赏析、音乐鉴赏、护患沟通等课程,滋养学生人文精神。同时,在课程中融入“劳模精神”案例教学,组织火车站“快闪”活动宣传健康知识、学术年会教学汇报演出传递医者温度,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艺以滋护,文以化人,思政铸魂”的内涵。
护理学专业重构医学基础与护理专业课程,将“健康中国2030”战略、卫生健康政策等内容融入课程体系,确保专业质量与思政导向同向同行。针对“艺术课程是否冲击专业学习”的质疑,护理学专业通过严格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实现“艺护双赢、思政赋能”,显著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认同感。同时开展深度集成训练,将才艺展示、礼仪规范、专业技能竞赛与“岗位奉献、服务人民”的思政主题结合,打造“专业为体、才艺为翼、思政为魂”的实践平台。
励志育人,以理想信念激活学生内在成长动力。护理学专业构建“励志育人体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多举措激发学生成长动力。依托“入学适应、专业学习、实习就业”三阶段精准引导,通过“医路启航——践行健康使命”专题教育、优秀校友“扎根基层护理一线”事迹分享、学业帮扶小组,帮助学生重建自信、明确“服务人民健康”的目标。开设“励志大讲堂”邀请基层护理模范分享奋斗故事,在解剖学等课程中融入医者“敬佑生命、大爱无疆”的敬业精神,激发学生“为护理事业奉献终身”的斗志。
护理学专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评选“励志之星”“医德楷模”等先进典型,组织社区义诊、养老院关怀等志愿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医者荣与辱”,树立“以服务人民为荣”的价值观。推行“个性化教学+思政引导”,根据学生能力定制学习方案,同步关注学生思想动态;搭建学科竞赛、文艺汇演等展示平台,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帮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坚定“用专业技能守护人民健康”的信念。
特色赋能
“三大专业方向”融入思政 拓宽“服务国家需求”职业赛道
护理学专业进一步细分专业方向,将“服务国家战略、满足社会需求”的思政导向融入特色培养,为学生打造差异化发展路径。
在艺术护理方向,护理学专业选拔有音乐舞蹈基础的学生组建实验班,以“形象气质+人文素养+思政素养”为核心,培育“艺护融合、心怀使命”的特色人才。在英语护理方向,加大英语课群比重,聚焦口语与听力训练,以外教为主要授课力量,同时融入“国际医疗援助、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培养“双语沟通、服务全球”的能力,为学生服务涉外医疗机构、参与国际医疗合作奠定基础。在日语护理方向,深度融合日语教学与日本护理体系课程,由日本护理学专家、博士领衔授课,同步传递“精益求精、敬佑生命”的职业精神,培养具备国际视野、能“讲好中国护理故事”的复合型护理人才。
经过11年的实践,护理学专业“思政+创新”的育人模式结出累累硕果。学生考核成绩优、就业质量高,在理想信念与职业素养方面实现蝶变,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打造出“天使风采天门秀——践行健康使命”等办学品牌,校园活力与育人导向显著增强;跨学科整合师资资源,组建涵盖思政教师、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在内的教学团队,综合办学能力与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
未来,张家界学院护理学专业将继续深化“思政铸魂、创新赋能”的育人模式改革,为“健康中国”战略培育更多“有气质、有韵致、有素质、有价值、有信念”的新时代护理人才,在高等护理教育领域续写理想信念教育与专业发展同频共振的创新篇章。
(作者:陈量雄 钟飞 王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