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田里的青春


(来源:中国妇女报)

转自:中国妇女报

  ■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石门中学初二年级181班 罗佳怡

  “丫头,快起来!趁日头没出来,把红薯秧栽了。”天刚蒙蒙亮,妈妈就掀开了我的蚊帐。我揉着眼睛望向窗外,启明星还挂在东方的天空上,眨着那狡猾的眼睛,檐角的风铃在晨风的吹动下叮咚作响。

  晨雾如同仙女的纱衣,轻柔地笼罩着后山坡,若隐若现,仿佛一幅朦胧的水墨画。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红薯秧斜插进松软的土垄里。露水浸湿的秧苗冰凉滑腻,沾着泥土的手指却渐渐发烫。当太阳爬上竹梢时,我的校服后背已经洇出一片深色的汗渍。妈妈弯腰教我培土:“根要埋实,但不能压断嫩茎,就像你写字得使巧劲儿。”她布满老茧的手掌拢起泥土,动作轻盈得像在抚摸新生的小羊羔。

  太阳渐渐升高了,正午的太阳像烧红的铁板般扣在头顶。我感到腰酸背痛,手掌被锄头磨出了晶亮的水泡。望着最后一垄地,仿佛遥不可及,我赌气把秧苗摔在地上:“不种了!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话音未落,妈妈突然握住我的手腕:“你看那棵老槐树。”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虬曲的树干上布满闪电劈过的焦痕,却在断裂处绽出簇簇新绿。

  暮色四合时,我们终于给所有秧苗浇完定根水。晚风掠过青翠的田垄,红薯叶翻卷着银白的叶背,像无数振翅欲飞的白蝶。妈妈擦着汗笑道:“等秋收时,这些藤蔓能爬满整片山坡。”我突然想起去年深秋,村里扶贫干部带着大学生来收红薯。他们红扑扑的脸颊沾着泥土,和乡亲们笑作一团,卡车载着紫红的果实驶向远方。

  回家的路上,我的影子被夕阳拉得老长。田埂边的野蔷薇开得正艳,蜜蜂仍在花间忙碌。原来劳动不是试卷上的名词解释,而是大地的脉动穿过掌心,是汗水滴落时泥土绽开的笑窝。当城市的孩子在作文里写“劳动光荣”时,我和我的红薯苗正在晨露中悄悄生长——这漫山遍野的绿意,不正是写给大地的青春诗行吗?

  点评:

  文章以栽种红薯为线索,用诗意的语言编织出劳动的深层意蕴,叙事有条理,内容贴近生活,细节描写生动具体。开篇以“启明星”“风铃”等意象营造出黎明时分的静谧。细节描写出彩:“校服后背的汗渍”“手掌的水泡”具象化劳动的艰辛,“红薯叶翻卷银白叶背”的比喻则赋予劳作以美感。结尾“写给大地的青春诗行”的升华,既点明劳动创造美的哲理,又将个体成长融入土地脉动。(指导教师:阳虹)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