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海 著

此时正赶上将领紧缺,经胡林翼和骆秉章的连环运作,清廷这才重新起用曾国藩。不过,曾国藩的处境还是很尴尬,他无权无职,仅拿着一枚空头的木戳,被朝廷调来调去。胡林翼十分同情曾国藩的处境,说他“频年作客,仰食于人,金石孤忠,可敬可念”,他也一直坚信曾国藩有“武侯之勋名,而尚未得位”,如果“朝廷能以江南事付曾公,天下不足平也”。
因此,必须先帮曾国藩解决“客寄虚悬”的问题。很快,机会来了。
石达开由浙江而福建,又转而挥师西进,直指四川。四川是全国的大后方,正巧此时四川总督离任,川中无将。胡林翼心里明白,这是个大好机会,如果能为曾国藩谋取四川总督之位,让他坐镇四川大后方,自己坐镇湖北,前后配合,就可以充分调配资源,尽快实施“以上制下”的战略。
不过,胡林翼自己并没有上奏朝廷,而是要借官文之口,劝他来奏请曾国藩援川。胡林翼对官文千叮万嘱,一定要在奏折中点出“必有地方之责,则饷糈不匮,州县听令,乃于军务有益”这样的字眼。奏折的宗旨就是帮曾国藩得到川督之位。
咸丰皇帝认为官文提出让曾国藩援蜀的建议甚是不错,称他此奏“实为通筹大局起见”。可谁知意见只听一半,咸丰皇帝命令曾国藩火速前往四川“督办军务”,却只字不提“总督”二字。看来,发动皇帝的亲信帮着说话也并不好使。
曾国藩的处境更加尴尬,不但没有总督可做,还要远道入蜀,和素不相识的地方官员周旋,仍然是“客寄虚悬”,处境恐怕比当下还要困难。曾国藩倦了也怕了,川中此时并没有太平军作乱,他与川中文武官员也素不相知,若是周旋其中,必定受尽排挤。可是,皇帝的诏命却一道又一道地传来。无奈,曾国藩慢慢腾腾地踏上了西援四川之路。
曾国藩取道湖北,来到黄州,见到了在此督军的胡林翼。胡林翼对曾国藩说,如果没有四川总督官衔,断不可前往四川;不如留在湖北、安徽,制定进攻安徽的方略,实现“以上制下”的大战略。
胡林翼又着手来运作。他再一次用到了官文,让官文连上两折,称军情变化,石达开由湖南折入江西,暂时无入川之虞,曾国藩没有出援四川的必要。并且,官文在奏折中提出新的战略计划,称“征皖”急于“防川”,建议让曾国藩暂缓入川,和其他军队合力分路进攻安徽,以动摇太平军在安徽的根基。官文还强调这是他和胡林翼、曾国藩会商以后共同订出的计划。
这一次,官文“征皖急于防川”的论断说到了咸丰皇帝的心坎里。军情变幻靡常,此时东西各地的战局已经与之前大不相同。皇帝摊开地图,分析着各路战况,当他把焦点移到安徽省时,眉头一紧:皖省糜烂已极,尤其是皖北地区,发捻合流,蔓延各处,向南可以援助金陵、芜湖等地太平军,向北则可以直接进攻山东、河南,北入中原。想到北入中原,咸丰皇帝更是全身一颤,亲信大将胜保刚在安徽护城打了败仗,翁同书也退守到了寿州,安徽重镇庐州(今合肥)居然没有一支部队可以牵制太平军。两边相较,安徽更加要紧,还是让曾国藩由湖北援安徽吧。
咸丰皇帝立即肯定了官文的建议,同意曾国藩不去四川,而是图皖,让他和胡林翼、官文等一起筹划进攻安徽的战略,抓紧拿出一个可靠的方案,必须做到“计出万全”,“谋定后动”。
于是,曾国藩终于有了一个推行自己战略的落脚点“图皖”。(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