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24日经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的决定。随着抗战胜利,1945年10月25日,被日本窃取的台湾和澎湖列岛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台湾光复、回归祖国不仅是中国人民全民族十四年抗战的胜利成果,也是台湾同胞五十年反抗日本侵占、殖民奴役的胜利成果。台湾光复见证了中国政府经过半个世纪斗争后收复失土、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的庄严时刻。以法律形式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并规定国家通过各种形式举行纪念活动,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制度意义和现实战略意涵。
台湾光复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实现国家统一伟大胜利的标志,承载着民族抗战、人民奋斗和历史正义的多重象征。将其设为全国性纪念日,能够在全社会形成铭记、重视这一历史事件的广泛共识。这不仅是对抗战胜利的延伸纪念,更是对“台湾自古属于中国、日本非法窃取台湾、战败归还中国”这一历史逻辑的庄重确认。通过全国性纪念活动,国家对台湾享有和行使主权从政治宣示转化为具体可见、可参与、可传承的公共仪式,使全民在涉台爱国教育中持续增强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认知,从而在法理、情感和制度三重层面构筑坚实的统一基础。
纪念日是国家叙事的核心载体之一,是连接国家与人民情感的制度纽带。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有助于在国家层面统一关于台湾的历史表述和价值导向,形成清晰、正向、统一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领土认同主轴。全国性纪念日的设立将带动一系列活动的举行。从学术研讨、历史展览、文艺演出到全民教育,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必将有力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参与对台湾光复的记忆建构,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纪念日属于全体中华儿女,它连接的是历史,凝聚的是情感,塑造的是方向。
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既是对过去胜利的崇高礼敬,更是对未来统一的执着追求。它在制度层面体现出国家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上的坚定意志,为新时代对台工作提供更加稳定而深厚的社会支持。通过纪念日的设立,可以激发全社会对对台工作的关注与参与,让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更加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自觉行动。尤其是在新一代成长过程中,通过各种台湾光复纪念活动、教育项目和文化内容传播,可以系统塑造他们对台湾问题的正确认知和坚定立场,使“统一是时代大势、民族大义、历史必然”的观念逐步内化为新时代公民的价值共识。
同时,这一纪念日所承载的国家意志和民族情感,将成为反制外来干涉、推动国际公平正义的文化利器。它向国际社会清晰表达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定不移的统一立场,彰显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历史与法理依据,正面回击“台湾地位未定论”等错误论调,提升我国在国际舆论场上的涉台叙事主动权。
近期,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在两岸引发热议,正是台湾命运与祖国大陆紧密相连、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又一生动例证。它表明,追求统一、反对分裂的价值观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文化基因中,而对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超越个人生死的家国情怀,始终是凝聚两岸同胞的精神血脉。祖国统一既是先烈的遗志,也是我们正在亲历并推动实现的现在与未来。以国之名纪念台湾光复,正当其时,意义深远。(本文系《环球时报》社评,原题为:以国家名义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