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柴 睿 通讯员 杨家大 张玉龙 袁 玮 马雅云)10月23日,“凯里酸汤产业研究院”在凯里学院正式揭牌。
“凯里酸汤产业研究院”在凯里学院揭牌凯里酸汤产业研究院成立,不仅是黔东南州推动酸汤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更是对凯里学院二十年深耕酸汤领域、以校地协同赋能地方产业发展的高度认可。从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到课堂上的人才培育,再到产业链上的价值延伸,这所扎根黔东南的高校,正以“科教研”深度融合的模式,推动凯里酸汤从地方特色走向国际舞台,从传统美食升级为现代产业。
实验室破题:让“传统酸”酿出“科技味”
作为凯里酸汤产业研究院的核心依托力量,凯里学院早在20年前就组建了国内首批酸汤技术研究团队,如今团队规模已达20余人。他们以产业痛点为导向,将实验室变成了酸汤产业升级的“引擎”。
抗氧化乳酸杆菌强化发酵酸汤系列产品在核心技术领域,团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菌种资源挖掘上,已筛选出适宜酸汤发酵的乳酸菌、酵母菌、醋酸菌菌株若干,为酸汤品质稳定打下基础;发酵工艺改造上,开发出强化发酵技术,助力酸汤品质与安全提升、缩短发酵周期;发酵设备上,研发出多种酸汤自动发酵装置,该成果获央视媒体报道。研究团队在各级科研项目支持下,获授权专利22项,发表科研论文12篇。
针对产业关键难题,团队与黔东南州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从番茄、辣椒育种源头锁定优良原料,通过直投式发酵技术解决酸汤品质不稳定、发酵周期长等问题及其加工产品胀瓶、胀袋及防腐剂依赖问题,目前,该技术正在2家酸汤企业测试应用。
课堂育英才:为产业输送“懂酸人”
产业的升级,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凯里学院构建起“项目育才-实践砺才-双创塑才-文化铸才”的全链条育人体系,让课堂教学与酸汤产业需求深度绑定。在课程建设上,该校大健康学院已建成省级一流课程21门,在线开放课程11门,为酸汤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人才储备。
获奖证书在校企合作方面,凯里学院联合多家知名酸汤企业建立实践基地,让学生通过见习实习、参与项目生产,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衔接”。更值得关注的是,该校将酸汤产业作为创新创业的“练兵场”,学生团队研发的《百纳黔酸食品公司》项目,曾获第十四届“挑战杯”贵州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级优秀奖,展现出将酸汤创意转化为商业模式的潜力。
此外,学校还打破学科壁垒,让酸汤与文化创意碰撞出火花。在2024年首届中国凯里酸汤产业发展大会上,音乐与舞蹈学院师生编排的民族巡游展演,将大健康学院研发的酸汤果冻、棒棒糖、饮料等创新产品融入其中,最终以总分第一摘得一等奖。同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师生研发的酸汤棒棒糖,凭借“零添加”的健康属性与文化创意,成为展会焦点,实现了“工科做实、民族做特”的办学理念。
全链促振兴:打造可复制的“黔东南模式”
二十年的深耕,凯里学院在酸汤产业领域的成果已从技术、人才延伸至全产业链,形成了“科技赋能+人才支撑+文化增值”的产业发展闭环。
凯里学院酸汤研究团队系列服务在产业服务上,团队成员以科技特派员身份深入企业,与企业合作,开发出多种酸汤火锅底料、酸汤及风味调味料、酸汤饮料等产品。凯里学院大健康学院就累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6项、省部级101项,科研经费达4606.26万元,获专利45项及贵州省科技进步奖3项,成果覆盖酸汤、蓝莓等黔东南特色产业。
据介绍,随着凯里酸汤产业研究院的成立,凯里学院将进一步整合“政产学研用”资源,在酸汤技术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饮食文化弘扬、品牌国际化推广等方面持续发力。未来,研究院不仅要推动凯里酸汤产业的现代化与市场化,更要将“从原料选育到文化传播”的全流程支撑体系,打造成可借鉴、易推广的“黔东南模式”,为乡村振兴与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凯里学院方案”。
一审:梁国攀
二审:周中英
三审:张天明
原标题:凯里酸汤产业研究院揭牌成立 凯里学院“智慧大脑”助力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