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廖欣)10月23日,广西“时令、时事与健康”新闻发布会(第十八场)在南宁举行,介绍了广西老龄健康事业发展情况:“十四五”以来,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持续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实施老年健康促进专项行动,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供给,推广健康生活方式,老年人主动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截至2024年底,广西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达11.84%,较2023年提高3.67%。
发展老龄健康事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必然要求。预计到今年底,全区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1000万,占总人口比例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广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力推进老龄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老年健康管理方面,广西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提供免费健康管理服务,做好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提高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老年患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截至2024年底,全区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73.59%,城乡社区管理率为65.97%,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
在老年人心理关爱方面,广西每年新增遴选若干全国老年人心理关爱服务项目点,试点版图持续扩容,如2025年已新增遴选41个项目点,实现广西111个县(市、区)全覆盖;以超过60%的60岁以上老年人心理健康评估率为目标,构建起“评估—干预—追踪”全链条式服务机制,为老年人筑牢心理健康防线。
近年来,广西不断优化医养服务供给,截至目前,广西医养结合机构已发展到189家,总床位4.86万张,服务人员2.1万人,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签约合作关系747对。目前,广西已形成4种较为成熟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养老机构依法依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医疗卫生服务延伸到居家和社区。
发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尊严,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在“互联网+护理”服务方面,广西大力推广“线上申请、线下服务”模式,为高龄、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其他行动不便的人群,以及有居家护理需求的特殊人群打通护理服务“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在家也能享有专业护理服务。目前,广西已有174家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累计服务4.7万余人次。
下一步,广西将从完善老年医疗护理服务网络、加大老年医疗护理资源供给、稳定和壮大老年医疗护理专业队伍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构建一个供给充足、布局合理、服务专业、模式创新的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增进全区老年人的健康福祉。